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把规则当作战胜对手的武器 之三

(2013-06-30 18:44:11)
标签:

这不是

找茬

杂谈

分类: 乱弹

 

 

     且说票友他们四人组由于杆杆都在讨论规则问题,延误打球时间,第二洞,巡场员不得不让他们避让后一组通过。

 

     这后一组只有三人,是父母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没有球车,是徒步打球。现如今,在国内徒步打球是“奢侈”,是特权。因为绝大部分球场不容许客人徒步打球,理由是徒步打球延误打球时间,开车可以增进前进速度。其实,球车代理商大多把球车租赁给球会,每天按车辆固定提成,所以球会就要求必须开车打球,不然就亏了。只有最特殊的贵宾才能徒步打球,是要经过总经理批准的。

     这跟十几年前正好相反,那时球会没有几辆球车,贵宾才有权使用。不过,丽宫历来鼓励业主徒步打球。

 

     这三口之家见前边一组人让出球道,节奏也加快了。打进长草区,夫人和孩子都是捡出来放在球道上打,男主人球技不错,上了果岭,随便推两下就ok了。

     有个规律,初学者打球速度是,球道上慢,因为击球质量没谱,东一个西一个的要耗时找球;上了果岭就快了,还没有掌握推杆技巧,那么小的一个洞口,太难为人,随便推两下就行了;球技水平高的,通常是球道通过迅速,而果岭上认真,相对耗时要多。就怕那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主,球道果岭都慢,你说他慢还不服气,说自己打球认真,有高尔夫精神。

 

    等待三人通过的间隙,短杆发现老詹球包里已经有十四支球杆了,加上他手里拿着的一根7号铁,哈哈,超过14支球杆下场,严重违规,上一洞成绩怎么算,是再罚两杆呢还是取消成绩。

    老詹觉得自己有点儿冤。多的一支球杆是一支推杆,因为2016年开始禁止使用长推杆,老詹就多带了一支老式标准推杆,平时有机会就拿出来练练,但下场,还是用那支胸推杆。他后悔忘记了这件事,平日打球也不会在意。

    大家评议的结果是:上一洞加罚两杆,此刻把多出来的那支推杆打电话让司机取走。

 

    三口人下了果岭,就该老詹打了,7号铁,165码,on过,果岭是斜坡,球又滚出了果岭。然后是短杆,同样7号铁,球路偏右,球落在沙坑与水塘之间的斜坡上,幸好被长草拦住,但球已经是进入红桩区。算下水,但球还在长草里,可以继续打。这个球位最容易出现争议,所以,大家都不吱声,看短杆如何处理。

   短杆看看球位,选择继续打,打好还有上果岭的机会。他异常小心地选择好站位,提起球杆,悬空试挥了两下,然后果断下杆击球,由于用力过大,球飞越了沙坑,甚至飞越了果岭,打over了。

 

   老詹马上举手,举报短杆试挥时,在红桩内杆头碰到了长草,要求罚杆。

   票友这次为短杆开脱:位于红桩内的球,算下水,选择不罚杆击球,视同在水里击球。对击打水里的球,试挥或击打时上杆都不得触碰水面。而红桩内长草里,规则针对的是不能有意试探球位下方的地面,如果悬空试挥,而不是把球杆伸入球的下部而接触到地面,应该免罚。

   注意:这种球位争议最大,掌握规则的尺度各种各样。而且无法试探球位下边是土地还是石头,很容易伤到球员。建议最好选择罚一杆,两杆范围内抛球。

 

    老詹的球位在果岭的引坡上,旗杆位在下斜坡位,他选择切杆,在他球与旗杆的连线上,大概三码的位置上,有一撮站立的草,想必是谁走路不抬后脚跟,无意掀起来的,老詹切杆,那撮草其实并不影响他,可他下意识地用切杆敲了敲那撮站立着的草。票友举证,这样违规,改变击球状态,罚杆。并指出在PGA赛事上,球员在球道上处理类似状况,也被罚杆。

    老詹只好认罚。

 

   杆弟总是帮倒忙,黄药师的杆弟在果岭上marker,用了一个看似很利索的单手动作,三个手指合拢捡球,拇指顺势把marker按置在果岭上。先后顺序肯定是球先离开果岭,而marker后按置。虽是瞬间,但违规,被罚杆。

   刚罚了黄药师,票友的杆弟也违规:票友的推击线路起伏而且距离比较长,票友问杆弟在推击线上哪个点是变线的地方。杆弟拿着旗杆,用旗杆的底部触及果岭上的那个点,结果票友也被罚杆。

   票友无奈地跟杆弟说:你们可能习惯了,不注重小节,但遇到较真的客人,你们的服务就不专业了。果岭上的规则问题最多,很多客人的毛病也多,比如在推击线上用推杆底部趸击不平的草纹和鞋印,用手试探草纹,测试果岭速度等等,你们都应该在平时提醒他们。

   短杆不以为然,说:他们哪里敢指导客人,客人一个比一个牛,哪有几个承认自己不懂的,都是爷,各个是专家。

  

   第三洞是个三杆洞,巡场员又来了,让票友他们尽快开球,并且注意后一组客人,必要时让后一组Call Gree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