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球票友
高球票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72
  • 关注人气:5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打制胜

(2010-05-04 20:16:39)
标签:

短打

果岭

算计

分类: 乱弹

 

 

      非常时期,心情异常压抑,继续胡言乱语,以求释缓沉重的心情。

 

      打球犹如下棋,听说中国象棋大师可以在走出第一步以后,基本上已经设计了全盘棋的步骤。打高尔夫不用想那么长远,只需要你打“这一杆”时一定要想到下一杆可能会在哪里打和怎么打。有些像打斯诺克,击打红球入袋,一定要考虑白球的走位。不同的是球的“走位”可能很难看。

      长打固然重要,但制胜却是短打。我们把一号木放到一边,只探讨上果岭这一杆。

 

      果岭的形状没有相同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早期建造的球场,果岭大多不大,果岭的分区和起伏也比较简单,而且炮台式的也不多(山地除外),最具代表的球场如北京高尔夫俱乐部,上海国际,海口台达等,这些球场的设计差不多都出自日本或台湾;观澜湖球场的球星设计改变了这一切,2000年后修建的球场则以大果岭,多分区,起伏大为主了。

     小果岭虽然面积小,但果岭前沿大多是平坦的,绝少正面沙坑和水塘,相对后期的大果岭,标准杆上果岭好象更简单一些。大型果岭虽然面积大了,但炮台型,周遍密布沙坑水塘等障碍,即使上了果岭也要面对超长的推击,甚至DOUBLE曲线。上了有时推杆不好,真是比不上还难受。

     争取标准杆上果岭是最理想的结果,但对我们业余球手来说,不管果岭是大是小,18个洞有超过50%的上果岭率,也能轻松见7了。多数情况下,我们标准杆上果岭的概率都很低。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在击打上果岭这一杆时要算计算计了。怎么算计呢?

 

    凭我的经验:距离,风向,果岭周遍的状况是三大要素。我为何不考虑旗杆位置呢?因为我是业余球手,没有那么扎实的基本功底和准确的击打,瞄着旗杆打也是“瞎打”!

    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连续三天在同一个球场打球,我们都会越打越好,如果你只在一个球场打球,我敢保证你很快就成为这个球场的“高手”。原因很简单,“熟能生巧”嘛。也就是你对球场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你每打一杆都有“先验”做参考。管理比较正规的球场,果岭的旗位一般三天五天更换一次,但相同的果岭,有心的球手两遍就能记住果岭的分区和起伏线路。如果你的好成绩是在同一个球场取得的,你最好“偷着乐”,真正的差点是应该在不同的球场取得的。

 

    低的上果岭率对于我们业余球手很正常,处理好果岭周遍的短打往往是“业余高手”的法宝。因为职业球员大多能有很高的上果岭率,自然处理果岭周遍的短打机会就少。但当业余球手劈,切出高质量的短打时,会在气势上打击职业球员的心理,迫使他三推的时候也是常出现的。

 

    那么如何打好短杆呢?动作要领我没本事传授,我学短打是看着光碟照葫芦画瓢,其实短打一直是我的软肋。但有些经验可谈:选择46度至60度的短杆三到四支放在球包里(为了不超过14支杆的标准,减掉3号铁,如果你已经40岁以上的话)。这些短杆是什么牌子的不重要,关键是你喜欢的,看着舒服能提高你击打的自信心(这点很重要)。杆身和杆头的配重,要以杆头重为首选,我的心得是杆头重不管是切低滚球还是深草中的高抛球都是最适合的。剩下的就是多打多练找感觉了。

    说到多练,我不提倡也不赞赏在球场上打第二个练习球,一来违规,二来对同组球员不公平,三来使你产生惰怠。打了“臭球”,懊悔不已,你马上反复练习,可能某个球达到了理想效果,可它并不能改变你的真实成绩。还使你失去了认真分析这个“臭球”产生的原因的“记忆”。“温故知新”,如果某个球打得很臭,最好不要马上“除臭”,让“臭味”留得长久一点,一旦“除臭”,你会获益良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天佑我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