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球这十多年,没有教练,未进过“科班”。很多球友抱怨过:“明哥向来不教别人打球。”这话说的不假,但我绝不是“留一手”,而是确实不好为人师,自己出身“草台班”,没有多少理论,打球全靠“跟着感觉走”,真要手把手教人,恐怕是“误人子弟”。
近来球打得少,倒有些时间思考一些打球的心得,想借助博客跟大家探讨一番。
北京的春季,风大!比较南方的“海风”,它更猛烈。连续在京南,华科和丽京的三场球,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果猫在家里,你一定感觉不到风有多大。可在球道上,顶风是“举步为艰”;顺风时“疾步如飞”。同样是一号木开球,顶风和顺风的距离能相差80码以上。
记得那年参加VOLVO华北区预选赛,北京的三月底,气温低还好对付,多穿点就行,而风大才是真正的“强敌”。同组的职业球员最终没有入围,眼睁睁地是被“风”整垮了。他们的“弹道高”,需要的强而有力的击打,否则,靠流畅的动作和准确的击球点打出去的球,顶风时会短三分之一以上的距离;而顺风时又会大(距离)得离谱。
以三杆洞为例,顶风的178码和顺风的195码,前者我选择4号铁杆,而后者我则是用7号铁杆,都顺利把球送上果岭。顶风的178码,实际需要你打出200码以上的距离,如果你的长铁杆(4,3号)和球道木杆(5号木)在没风的情况下(其实球场没有风是不可能的,我这里所指的风应该在5级以上)都能打出200码左右的距离,这个时候,我建议你用长铁,而放弃能打出更远距离的木杆。原因很简单:木杆容易起高球,遇到顶风,球越高风阻越大,不单距离达不到,而且极易偏差。而顺风的时候,则要选择短铁杆,高举高打,球会借助风力达到你一般不可能打出的超长距离。
其实这些小窍门,经常下场的球友都明白。当然,这只适合于业余球员的实战,而职业球手另当别论。职业球手有体能训练,扎实的击球。同样是在5、6级大风下,职业球手不管顶风或是顺风,人家的“弹道”都是又高又直,显然,我在这里探讨的这些“窍门”并不适合职业球手。
自信
这点十分重要。顶风时,敢于拿大几号的杆(150码,平常8号铁,这时就敢抄6号甚至5号铁杆);顺风时,拿“超小号”(150码,敢于拿10号11号46度至52度的短杆)。
风向
正面的顶、顺风很好判断,但球场上通常遇到的是侧面而来的风。有人经常奇怪:为什么明明是顶风,球却打出超长距离?其实这往往是被侧面风误导。准确判断风向,选择适当的站位,利用侧面风,而不受制于它。比如右侧顶风,打出左曲球时,球运行进入左曲弹道时,就已经进入“顺风通道”,球会加速左曲,严重偏离目标,球飞行得很“偏远”,给你造成不是顶风的假象。如果你打不出低且抗风的直线球,我建议你选择更加开放式的站位,瞄准目标更偏右侧的方向,选择大号杆,强力击出,剩下的就交给“风”吧。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九八年,在大连金石滩的那个著名的三杆洞,右侧顶风,同组的两位球手都是直接瞄准果岭,结果全部偏左飞跃果岭,打到对面山谷去了,而我则突发灵感,选择大一号杆,瞄向右侧大海的方向,球顶风飞行到中途被风“刮回”果岭,侥幸抓鸟......
上面的文字不知对各位看客是否有些裨益,我只是总结自己的打球心得,决不是“诲人”。想要向职业球手发展的看客更不要借鉴于此胡言乱语。
半夜胡言乱语,是担心在中日友好医院观察室的老父亲而不能成眠,祝愿老父亲能坚强地抗过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