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当红不让VVV5
当红不让VVV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916
  • 关注人气:2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2008-04-02 10:4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节目形态
 来源:《综艺》杂志
本文摘录自《2007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报告》



    2007年的电视公益节目在节目类型、节目质量、企业合作、媒体联动、社会反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第一,面对媒介总体的娱乐化趋势,公益节目也难脱离娱乐因素。电视公益节目虽然以公益为本,但始终是电视节目,需要顾及收视率及观众收看习惯,于是许多公益节目借娱乐节目的外壳进行操作,如安排众多的游戏环节、以明星为卖点,虽然节目最终是服务于公益事业的,但是会助长媒体及社会的泛娱乐化倾向,将服务公共利益、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在全民娱乐的基础,不利于社会公益意识的提高,以及关怀、友爱、帮助的社会情感的培养,以娱乐助公益的做法需要谨慎引导。

    第二,在多频道时代,要有观众、有市场就不得不紧紧抓住“注意力经济”。在一些新闻故事类节目卖悬念、卖猜测的时候,公益类节目也难逃这一影响,许多公益类节目苦情、煽情过多,似乎越凄惨越能吸引眼球,越能赚得观众的眼泪,越能得到爱心捐助。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可以用苦情、煽情让观众感动一天、两天,但是三天、四天就没有用了。公益节目要关心的是真正的社会热点、难点,是公众关心的问题,是弱势群体关心的问题,通过关怀和帮助要传达不是钱财物品,也不是同情和施舍,而是更积极、阳光的鼓励和尊重同,鼓励个人的能力发挥,为他们创造天地。

    第三,通过新的媒企合作方式,公益节目取得了资金上的支持,以及更广泛的影响面。但是目前,大多的公益方式还停留在单纯停留以金钱、物质资助的方式上,其它公益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应该进行开掘。如凤凰卫视正在进行的大概公益电视行动《中国江河水》,从长江开始,用两至三年时间走遍长江、黄河等我国七大水系,全面反映我国水资源现状,唤起人们对水资源的关注与爱护。公益本身虽然是利益,但是其最本质的还是一种社会关怀的理念和态度,这不是单纯的金钱和财物可以建立起来的。

    第四,在多方合作的公益节目中,要强化媒体公益传播主体意识。公益传播中的媒企联姻,以往大多以企业为主办方,创意策划中企业起主导作用的情况虽然已经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仅限于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台,地方台、卫视还不能完全掌握主动权。这样,在整个公益传播过程中,电视媒体的公益性就大打折扣。电视媒体改变观念,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传播方式,才能对媒体品牌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并吸引更多的广告和投资。

    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走好接下来的路,公益节目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之路充满了机遇:

    第一,和谐社会理念为公益节目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在此大环境下的公益特色电视节目也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政府主导理念的一致性也是一大政策优势。

    第二,媒介整合营销将助力实现品牌跨越,良好的观众互动将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现代传媒具有明显的商品属性,打造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是大至传媒、小至栏目在市场中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报纸、电视台、网络及新媒体等多种传播资源的利用,将有助于大力推广活动、扩大节目收视群体,实现节目播出价值的最大化,媒介的整合营销必将会实现媒介品牌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价值链的有效重构。

    第三,公益项目适合操作大活动,通过大型公益活动强化节目所传达的理念,加强与观众互动,将在媒体与公众高效互动中打造品牌。电视公益节目的常态播出可以确保公益事业的持续关注度,而电视公益活动的举办可以提升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活动带节目,节目促活动,高效率的互动是在激烈电视节目竞争环境下,培养受众忠诚度,形成受众对节目美誉度,使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向人际传播的内核转化,从而打造栏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电视公益节目今后将会进一步向与观众紧密互动对话的方向发展。

    SMG总裁黎瑞刚说过:“今天的中国的电视人、文广人,必须有文化上的自觉,对自己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有一种审视、一种反省,而从这个审视和反省当中,又有新的超越和提高”。有责任感的媒体才会有公信力,有公信力的媒体才会有影响力,有影响力的媒体才会有经济效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