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摘的瓜不甜” 央视明白了么?

(2008-04-02 10:40:41)
标签:

杂谈

分类: 电视批评
 雪灾受救助旅客因拒绝接受《对话》栏目邀请去现场与恩人见面,被央视工作人员谴责不懂感恩,事件演变成为网上争议也非常激烈的一条新闻(4月1日《南方都市报》)。

  44名雪灾受助者都是地地道道有血有肉的平民,说不懂得感恩实在说不过去,中国是个最懂得感恩的国度,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早已熔进传统道德血液中,雪灾受助者把这种感恩牢牢挂在心上,而不想挂在表面上,这就是农民朴素的内心世界美。张扬、做作、表面文章是农民的大忌,“不想到央视见恩人”有着最现实、最朴素、最隐私的背景,央视应该理解受助群众的矜持心里,不应该把这种“深藏的内心感恩”加以鞑伐痛斥。知人知面知心才是深入群众、理解群众,连群众的“不想公开内心秘密”的想法都不理解,这就是强人所难,自古都是强摘的瓜不甜, 不甜不代表不是好瓜,央视有什么理由横加指责呢?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从44位受助群众参加湖南卫视2008年元宵特别晚会的热泪盈眶看,受助群众已经感恩到肺腑、感恩终生了,而且充满着深深地学习刘吉桂回报社会的强烈心理,群众愿意把这种“强烈”压抑在心底,一旦需要或者有机会,就会山洪暴发般地付诸行动,《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不就是奉献赞歌吗?不愿到央视《对话》蕴含了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群众认为没有必要把感恩“炒作”。感恩本来就是内心深处的操守,公布于世岂不有张扬之嫌?二是感觉有点“小题大做”。乐于助人是国人的传统美德,央视把它拔高到“云里雾里”,岂不存在厚此薄彼之嫌?三是应该尊重百姓内心的“感恩空间”。动不动拉出一副央视至尊的派头“喝令”,百姓确实“惊扰”不起,既然央视做节目,为什么就不能“屈身下嫁”呢?四是群众忙于春耕生产,哪有时间作央视的“道具”?

  不尊重群众的“内心世界”和意愿选择,片面地高喊受助群众“不懂得感恩”,是脱离群众的表现,更是央视有些节目缺乏生命力的根源,有些央视的品牌栏目正在“衰落”,不就是关门造车、守株待兔、凭空设想的结果吗?不去扎根生活、不去深入群众、不去取得“原汁原味”,央视的独大也会变成“妄自尊大”。44位受助群众给央视《对话》闭门羹,应该使央视顾影自怜,硬挤出的眼泪能有多少感动?硬挤出的笑容能有多少共鸣?硬组合的动作能有多少震撼?央视不转变工作思路、不发扬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作风,更多的“闭门羹”还在后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