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央视青歌赛难道也开始流行炒评委?
(2008-03-31 19:51:56)
余秋雨的口误给正在进行中的青歌赛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据报道,自余秋雨在大赛点评现场说出“孔子是战国后期人”、“但丁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后,收视率暴涨。曾经,一些地方卫视的选秀节目,把炒作评委当作提高收视率的不二法宝,难道青歌赛也要“学而时习之”?
针对媒体的批评和网友的指责,余秋雨的助手回应道,余秋雨也只是一位普通老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什么知识都全懂……这样的解释很中肯,但却不那么容易得到“广大观众理解”———谁会当真认为,余秋雨只是一位普通老师?
我个人看青歌赛的直播,每逢余秋雨点评环节,总有怪怪的感觉:主持人屏神静气站在一旁,选手提心吊胆等待宣判一般,观众席更是鸦雀无声,整个直播现场在那一刻成了余秋雨一个人的舞台,一时间分不出这是青歌赛的比赛现场,还是余秋雨的大讲堂。
2006年的青歌赛组委会曾在有各主流媒体参加的策划座谈会上,播放了恶搞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在这部短片中,原本一心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冬子,却对成名成星、走穴赚钱充满了渴望……实际上,今年余秋雨就扮演了被恶搞的潘冬子角色。有争议才有注意力,为了青歌赛的收视率,余秋雨不妨再多口误几次。
始于1984年的青歌赛,最初几届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造星摇篮。后期的青歌赛由于拘于形式、比赛氛围过于凝重,青歌赛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脱离当下娱乐形态的比赛,它成了一个常规比赛的惯性延续,不仅造星功能在蜕化,而且娱乐功能也所剩寥寥。于是青歌赛开始寻找新“亮点”。如今,余秋雨终于取代比赛本身成为大赛的“亮点”了。是耶非耶?如果青歌赛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做大的改观,也就只能这样年复一年江河日下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