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当红不让VVV5
当红不让VVV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916
  • 关注人气:2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电视文化理念的嬗变(读书笔记一)

(2006-12-24 21:33:29)

   这是上学期《电视文化研究》课上老师重点讲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缘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高鑫老师所写的一篇同名的、极具影响力的文章。这篇文章多次被业界与学界人士提起。在这篇文章中,高鑫老师主要论述分析了以下7中理念的嬗变。

     电视机构:从单一经营——多元经营

     经营方式:从国家拨款——资本市场运作

     传播理念:从宣传理念——传播理念

     传播方式:从综合频道——专业频道

     传播意识:从频道观念——品牌观念

     传播思维:从趋同思维——另类思维

     传播文化:从宣传中国文化——中西文化交流

 

 

   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不敢说对电视研究到了多么高深的境界,但是一些小想法时常浮现。我在摘抄了高鑫老师观点与论述的同时加进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与观点。人,就是要在一点一滴中积累。欢迎各位高手指教!
 

     电视机构:从单一经营——多元经营

   中国的电视机构自诞生之日就承担了担任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的重任,它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主张,要用文化的观念武装人、教育人,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因此,自诞生起,节目的内容是以宣教为主,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主持人也是正襟危坐、语言是字正腔圆。

   而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原本过着衣食无忧日子的电视媒介也要开始面临风云莫测的市场环境,其文化的生产也面临转型,即从原来的生产文化到目前的生产文化商品。生产有文化意义的商品(不知道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从刚开始转型的阵痛到现在探索出电视媒介“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电视媒介与电视人的理念也在改革中除布就新,适应市场条件下文化商品的创作规律。

   在电视媒介转型过程中,一种提法让人眼前一亮,但又使人对它的发展前景表现出一丝担心与忧虑——制播分离。电视台除了保持新闻节目的制作之后,其他类型的节目要放开,即可以从其他制作单位购买的方式播出。这种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慢慢实现。北京光线仅靠几十万起家,现在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制作娱乐节目的民营公司。之后,北京银汉文化传播制作的生活服务节目,派格太合、华谊兄弟、英氏公司的情景喜剧纷纷抢占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一时间,民营公司在中国电视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被凸现。

   民营公司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经营体制在文化领域内的积极反映。高鑫老师在文中指出: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涌现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一是新的民营电视机构冲破了电视机构纯粹依赖国家财政支撑的“大一统”机制,中国电视肌体正在发生裂变;二是改变了单一传统的电视文化理念,将电视节目制作的重点转向了娱乐、生活、历史、记录片等领域;三是真正将电视节目推向市场,使电视节目鲜明地打上了“商品”标志,开始了全方位的市场运。

   由于电视机构从单一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因此,它的经营方式也会产生相应变化,这就是中国电视文化理念嬗变的第二点:经营方式上从国家拨款——资本市场运作。这一点相对来讲很好理解,在此就不做论述说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