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中国制造业时代的强盛基因

(2007-02-09 10:53:54)
分类: 经济

后中国制造业时代的强盛基因

/远东蒋锡培

    对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几十年的深厚积淀,有很多人甚至是业内人士致以否定,认为远远落后于欧美制造业,并对欧美制造业生产基地及市场向亚洲的成批转移表现出极度疑虑,认为,制造业的生产转移正在使中国沦为低端产品制造基地,而且这种转移随着廉价劳动力的丧失又会像候鸟一样移向别处。这种观点和视野是不全面的,应该看到中国的制造业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与欧美制造业厂家的差距正在迅速拉近,他们有的我们基本有了,他们没有的,我们也可能有。这就可以解释在近两年的市场竞争中,外资制造业企业为什么和我们打起了价格战,并且在许多方面甚至打不过我们。
    不可否认,中国制造业前一阶段的兴盛是基于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生成的,但也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进展不光是量变,量变的同时也在质变,这种质变带来的将是后中国制造业时代的强盛。如果说,前中国制造业时代的兴盛缘于全球制造业降低成本欲望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契合,那么后中国制造业时代的强盛一定是基于人才、管理、创新层面的自动自发。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正在取得成果。
    关于制造业的转移问题,我们企业家应该具有全球化视野,应该看到制造业的转移,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的必然。其实,我们放眼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比中国更有比较优势的也很多,中国制造业产品对于一些亚非国家来说意味着物美价廉,因此我们也完全可以走出国门,不单单进行产品出口,还可以进行生产转移。远东近年来通过努力,不仅使得自己的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电线电缆出口量最大的企业,而且还计划在将来推进海外基地的建设。可见,转移是多向的,而不是单一方向,不仅仅是跨国企业来到亚洲和中国,我们也完全可以转移生产到比我们生产成本更优越的地方去,而且我们的产品也完全可以在世界各地销售,包括与我们竞争的跨国企业所在国家。因为我们已经具有这样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应该体现在生产方面,而是应该体现在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像中国这样的企业学习能力很强,因此,西方企业在生产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先发优势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但是其在长期竞争中形成的人才优势却难以迅速被复制,因此中国制造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全球制造业踊跃向中国转移生产基地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源于中国富足的劳动力供给。远东的理想是“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线缆制造商,进而成为世界线缆业的领导者”,这个基础也建立在这一点上,因为一切事业的根本皆源于人的因素。而且我们认为,我们在想到劳动力成本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低成本劳力等同于低素质人才,就中国来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同样富足,跨国企业到中国建立研发基地也是看中了中国的低智力成本,我们要对技术人才的成长充满信心,要重视智力劳动者与基层技术人员,提供好的成长机会、满足成就感与稳定长远的福利待遇。并对我们自身拥有的技术人才要充满信心,因为拥有非常多的智力劳动者,我们足以挑战世界制造业顶尖技术,也足以成就为世界制造业基地。
    远东的人才观历来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认为实践是最好的培训,因而我们在员工素质建设方面不是强调高薪带动,引进大量的高薪“空降兵”,而是强调职业成本带动。换言之,远东并没有通过即时性的高薪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而是通过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的划定来确定其一次性报酬。例如在我们企业,核心员工可以以借款入股的方式成为企业的“拥有者”;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往往能在十年或更长时间以后享有一笔几十万、上百万的住房补贴返还等。这样就在较长的时间里,特别是企业发展的初期和关键阶段,既减轻了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成本负担,但又给了企业人才未来的高回报期望与承诺,而且我们前期已经兑现了一批人。这样,真正想干事业、富有远见的人才都会留下来的。正如我曾经跟员工们所说的,你做的贡献公司都看在眼里,没有能即时给予的回报等于是存在了企业的银行里,以后会连本带利返还给你的!这也是远东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础,是远东不断增强成为世界线缆制造领导者的理想的基础!
    亚洲,特别是中国,必然在将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或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在成就这样的定位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我们不懈的努力:必须树立一定的信心;必须促成制造业价值链的转移,更加重视研发链条;必须扩大规模,利用比较优势;必须进行东西方企业的技术合作、跨国并购等;必须促成人才的成熟乃至管理方面的提升。这些工作,中国众多制造企业在内的许多亚洲企业,都在以无比的勇气一直向前,虽然前进的路上有陷井和危机,但是不前进就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