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六日 旧印

(2007-10-14 12:58:11)
标签:

生活记录

 

    那个微寒的早晨,天色发亮的时候,我透过火车车窗,看到外面大雾弥漫,一片苍茫。有那么一会,我甚至不愿相信那是大雾,脑子里幻想外面是一片白茫茫的水域,与天相接。念头冒出来的瞬间,就遭到自己的嗤笑,怎么可能呢,这是拥有广阔黄土地的关中平原。

    天再亮一些,近处的田野开始显现。我看到田野另一边的民居,贴着白色瓷砖的二层小楼,每一栋都是窄细,谨慎的立在那里。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觉得像一张可爱的卡通娃娃脸。上层三面窗户,旁边两面是眼睛,中间那扇是鼻子。下层中间最大的那扇门,像张开的嘴巴。

  

    列车开进这座城市的最后几分钟,可看到那堵灰黑色的厚实城墙徐徐退去。并不是完全陌生的,两年前也是十一,去武汉路过这里。那是晚上七点多,在苍茫的夜色中第一次看到这座高大城墙,心里是震撼并且兴奋的。到西安站停留的时候,还特地下车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几只脚印。

    再次相见,我已没有那么兴奋。但震撼还是有,那样一堵墙,似乎一下就将这座城市的厚重和悠久,深深烙在每一个到来或只是路过的旅人心里,这就是这座城留下的第一印象。心里默念,北京要是什么时候能把城墙都修起来,那该多好?

    对于已经成为历史的错误,只能是无可挽回的态度。但一年多前读《城记》,看到复原的北京城墙的旧貌,以及复原图下影影绰绰现今的车流人海,还是心很痛的感觉,几乎看不下去。那该是多么恢宏壮阔的气势,现在可能只能在旧称长安的这座城市里寻觅些许。

    这座城市为何改长安为西安?这是使我始终耿耿介怀的事情。高中毕业的时候,是很有可能来到这里的。但因为是西安,我实在不喜欢西安这个名字,寻不到长安的博大和深远,似乎只有自甘堕落的沉沦,于是宁愿选择比它更不堪的兰州。像是一个负气的孩子,因为这个缘由,始终不肯原谅这座城市。

    假若你对一个人或者一座城,怀有这样大的负气,这其实表示你是极爱她的。至少我极爱这座城市的过去,那简直就是完美。秦、汉、唐,那是中华民族生命中最为光辉灿烂的阶段。我不相信以后还会有,即使有,那是机器制造,泛滥粗糙,冷冰冰的,就像今天再精准的机器,也织不出近千年前最精美的锦缎的水准,因为那是无可比拟的。

   我是真的见不得如此完美的长安,改换名字和容颜,成为今天这副模样。那样浓重的负气便由此产生。

   之后的这几年,对于弃西安选兰州的选择有无后悔,只有我自己知道。怎么可能没有?最为切身的体会是第一年,知道好友转车在那里无落脚之处,发来的无措短信让我也整夜心焦难眠,那时候后悔之心就油然而生,当初应该到西安的,至少可以在这样的时候,给自己最好的朋友提供一个安身之所,参与我的生活,然后一起回家。这个产生后悔之感的源头,在第二年陆续有同学到那里求学以及朋友的杳无音讯之后,渐渐消亡。

    八月下旬乘车到青海时,旁边座位上是来自深圳的一家人。他们已在西北游历了一圈,而西安是让他们有些惊奇的西北城市,原以为没那么好,但是亲自到了,才发现城市管理以及环境都是不错的。跟他们的交谈,除了让我对深圳,这个意识里以为由金钱堆砌的“暴发户”城市有了极大的改观,也让我对西安,这个让我内心有些细微排斥的地方,有了些向往。

    这次为何忽然就决定到这里来?是我烦乱不安定的心绪?是朋友关于满山红色柿子的吸引?还是一直纠结在心里的无法言明的爱或者怨恨?我自己也说不清。

    长安,长安。在我的世界里,它一直活在我喜欢的中国古代史书上,活在《大明宫词》诗样的台词里,活在李白飘逸的诗篇背后,从来未曾消亡。

    长安,长安。我对它的感情像是深埋于地下的兵俑。深厚久远,仿佛自出生之日起就已携带,但已经无法完全被认知。

    长安,长安。我真的要来了,你是否还是你,如我所想的那样?

 

                                                            写于13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