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常吃的之一 煮面条
里面有菠菜、香菜和胡萝卜,放上辣椒酱、盐、醋就可以吃了。有时还切半根黄瓜当凉菜。呵呵,是不是看起来很不错呢?

煮泡面
我最常吃的另一个要加很多蔬菜进去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炒锅,不能做米饭。我也没有买油,只好天天吃面了。

在报社食堂一次很简单的中午饭,也很便宜,但味道实在不怎么样。
蒜苔炒肉见不到几块肉,而且还都是肥的,可以忽略不计。小片西瓜,有时是梨或苹果或其他、一两米饭,一碗汤水。据在央视实习的同学介绍,央视的伙食才是最好的,品种丰富、口味也很不错,最重要的是:不要钱,免费的!!!同学们以后要争取到央视去实习啊,呵呵!

我和张爱红、王邵丹在清华食堂饕餮
看起来很丰盛而且很不错吧,事实上味道一般,我觉得中央民族大学及其附近的饭在北京高校中是很不错的。

和在清华的聚餐一样,去肯德基、麦当劳也是偶尔
新奥尔良的鸡腿汉堡好好吃。多去的还是肯德基,因为别人给我的优惠券总是那里的。在报社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们几个实习生聚在一起分优惠券,一边拿着一张在介绍说:“这个好吃,真的!”

额外奉送
这是王璐做的
她买了食用油,所以花样会多一些,不像我那么单调
还有很多没能留下照片的美味,比如刚进报社时黄老师请我和王璐在川菜馆吃的那顿,当时我俩都好久都没吃过严格意义上的“饭”了。点了很多最后没吃完,有些菜就没动过几筷子,但老师并没有表示出让我们打包的意思,为此我和王璐可惜了好久。
在中央财经王文静请我在她们学校食堂吃的特像贺兰风味的炒面,但经过那段吃饭不定点、不定量的时间,胃严重缩小,虽然很好吃,可我好像也没有吃多少。
我和郑丽娜去韩业庭住的二环六铺炕那里,他和刘耀刚、李园园请我们还有孔令霞在成都小吃吃饭。发现男生谈起做饭都很有兴致的样子,在地下室忘记了是谁还在给我俩讲授制作春饼的流程,比菜谱还详细,把我和郑丽娜还有霞子听得目瞪口呆的。于林以及他们几个都有各自的拿手菜,韩业庭的手艺在兰州实习时已经尝过,于林的红烧狮子头一直被魏艳她们几个称道,对于我们三个女生报有的那种“简单做点吃饱就成”的观点极其不屑一顾,怪不得有成就的厨子都是男生。
这次实习确实发现很多同学的厨艺都很不错,小晶的凉面,马玲从住处带到报社的自己做的宫爆鸡丁,味道都很好。王璐说徐明明做的带鱼也很好吃。虽然我没有很拿手的菜,但那些简单的好像也还可以吧!就像我们有时聚餐,必须每人做一道的时候,我做的都会很快被大家吃光啊,在兰州实习时做的炒豆角和在小晶那里做的炒土豆片,两次都有人说味道很好,哈哈,谢谢各位同学捧场啊!
还有在魏艳那里由凤姐、慧彬她们三人掌勺做的那一桌菜,那天真的吃的很爽。这边吃完了,又到南站小晶那里又做了一桌,吃完了一群人挤在她们的沙发上看《快乐大本营》,笑得前仰后合。具有探索精神的王璐和我,捣鼓了半天终于把那张沙发的“床”的功能发掘了出来(那真不是一般的沙发床,打开的程序蛮复杂的),晚上终于每个人都有地方睡了,虽然还是有点挤。想起来就觉得好玩。
我和王璐、张爱红、郑丽娜还有王璐北师大的同学在北京邮电大学食堂吃过大盘鸡,喝了很咸的蛋汤;和张烨在北小街一家兰州人开的饭馆里吃的大盘鸡,味道还不错,大概是因为心情好吧,只记得那次和张烨聊天聊得很深;谢老师在报社三楼请我吃过一顿,还带了一些回去给她们吃,记得那个“水果沙拉”还蛮好吃的;在中央民族大学金晶和马婕请我吃的馕包肉,因为我快要走了两人劝着我吃了好多;在公安大学食堂刘迅请我吃炒菜,虽然味道也还不错,不过吃的并不舒服,因为整个食堂全都是穿制服的,很少有像我这样穿便服的,所以总是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
其实在北京的大多数时候,吃的确实不怎么样,去同学那里都算是改善了。在榆中,吃三块五的盖浇都觉得有点贵,在北京,看到三四块的,基本会惊叹“好便宜哦”,在外面还真没见过盖浇低于五块的,米线都不便宜,不过成都小吃的米线真的很实惠的,四块钱一大碗酸辣米线,比其他店里的要好很多很多了;看到六七块的,也觉得还可以,不是很贵,比如成都小吃七块的宫爆鸡丁盖浇饭,还是挺值的,和晓宇在顺心宅吃的老北京炸酱面八块钱很好吃,也不觉得贵;至于需要十几元、二十来块的才会觉得真得蛮贵的,比如很正的过桥米线,麦当劳肯德基这些的,但隔几周去吃一次也未尝不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