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
□
和大多数学者不同,保罗·弗伦奇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尺子”。
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根据他引用的数据,目前中国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从1985年的63.5厘米增长至76.2厘米,这意味着,在短短27年的时间内中国男人的腰粗了20%。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40~50岁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86.2厘米,相当于一把普通餐椅的高度。
“我很喜欢用富态这个词作为书名。”格莱博表示,“它很好地反映了过去中国人对于肥胖的态度。”
尤其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膀大腰圆的身材更是被人们艳羡。但从杨柳蛮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27年的时间。
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同时,变粗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腰围。近年中国城市中C、D、E罩杯的文胸销售量不断增加,而A、B罩杯的文胸销售量一直在减少。在衬衫制造企业的产品目录中,大领口衬衫正在占据主要地位。在医护人员看来,这种日益丰满的富态,却是一种病态。
腰围的增大往往预示更大的风险。相比于腰围正常的人,中心性肥胖患者罹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普遍增加30%~50%,随着腰围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逐步攀升。
在父辈们的腰围越来越粗的同时,中国的“小胖皇帝”越来越多。根据疾控中心的有关数据,我国17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超过55万人。中国有12%的儿童体重超重。
研究发现,在中国,许多消费决策是由孩子掌控:“孩子们会要求在必胜客而不是街角妈妈喜欢的成都小吃就餐,在回家路上的冰淇淋摊买一个雀巢花心筒,在超市购物时再来一包阿尔卑斯特浓原味奶糖。”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助理研究员翟屹感到忧心忡忡:“本来,我们的饮食模式比西方更健康,但如果不改变孩子们喜欢吃洋快餐的习惯,等到一二十年后,我们整个国家的饮食习惯也会变得和美国一样。”
作为超级肥胖大国,美国大约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人肥胖。本世纪以来,美国医疗保健支出的四分之一都用在肥胖症上。
我国最早尝试改变饮食习惯的行动,是1989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学者们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指南,但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去推广它们。为什么有教育频道,就没有健康频道呢?如果有健康频道这种权威的宣传渠道,张悟本那样的事情或许就不会出现了。
或许,历史也将重写。据史书记载,安禄山的福相并没有为他带来太多福气。这位膘肥体壮者经常长疮,后来发展到双目失明。有人推测,这位大胖子患上了糖尿病。公元757年的一天夜晚,当平日受宠的阉人李猪儿举刀砍向安禄山的“将军肚”时,这位曾经震撼了大唐王朝的将军因失明而毫无招架之力,最终肠流满地,气绝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