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
□王艺忠
满脸稚气的鲍小岩身着一身崭新的军装,抱着枪在浓烈的阳光下值勤,他的身后就是用竹子搭建的简陋的岗亭,他的伙伴负责在另一边望。
这个只有12岁的孩子,只是入伍半年的新兵。
扛枪的童年
在高度戒备和封闭的空间里,数千名不同民族的孩子被会聚到了一起,在日晒雨淋中经历着人生的角色转变。对于外界而言,童子军是金三角区域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更是特殊社会背景下的历史产物。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民党残军、坤沙贩毒集团,直到今天缅甸各地方武装帮派的队伍里,“童子军”从未间断过。
根据统计,在缅甸境内常规招募训练使用儿童的,包括缅军、克钦独立军、南掸邦军、佤联军等在内大约有8种武装。而我因为机缘关系,关注的都是佤邦联合军的童子军。
佤邦童子军的训练营,大多驻扎在平均海拔低于2000米的山地和丘陵之间的盆地,鲍小岩所在的部队,就是完全封闭的一个环境,军营距离最近的村落也在两公里之外。
最早成为童军的孩子,原来每个月补助生活费相当于人民币20元,现在这个标准有所提高,达到了人民币100元,在靠近前线的地方,因为条件艰苦,得到的补助可能会更多一些。
新兵刚招来,通常会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编成连、排、班,进行为期3个月的队列队形训练,除此之外还有搏击和射击训练等。单纯的军校则是把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分别安插到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中间,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但念书的时候是分开的。
在我到过的童军驻地,条件差别很大。一些换防频繁的部队,住的大多是草棚,床铺就是用简陋的木板或者竹子搭建的通铺,也有的是直接铺张席子睡地上。军区相关人士告诉我,只有长期驻扎下来的部队,才会逐渐建造砖瓦建筑,改善住宿条件。
童子军每天的训练时间大约为6小时,上午和下午各3个小时。我在佤邦军区北部遇到过一位军事教官,他告诉我,童军早晨出操和早晚各5公里的长跑是不算在其中的。另外,孩子们训练之后回到军营,还要练习俯卧撑,有的条件艰苦的地方,训练完之后还要分成两人一组去几公里远的地方抬水,作为自己的生活用水。
这样的训练强度让很多孩子吃不消,我留意到,哪怕是很短的训练间隙,总会有孩子东倒西歪地躺倒一地,在闷热的空气里马上睡去。有的为了清凉,甚至会爬到棚子的上面去,借着屋角的树荫打上一会儿盹。
童军的生活
军营里的餐饮也很简单,土豆和圆白菜是比较常见的,土豆切成块之后用大锅煮熟,用盐和油一拌就是下饭的菜,但是米饭是不限量的,一千多个孩子吃饭,80斤一袋的大米,每顿饭要消耗掉17袋。这么多人吃饭,所以光准备就是一个繁忙的过程。
每当准备晚饭和午饭的时候,我总是会看到一些小孩子前去食堂,帮着给土豆削皮,然后切成块。据说有些孩子是因为吃不了苦逃跑又被追回来的,被安排到厨房帮工接受处罚。
部队对逃跑童军的处罚,除了增加劳动量外,还要被剃光头。据介绍,以前有些部队对逃跑又抓回来的孩子还要打军棍,但是现在这种处罚手段已经很少了。
我在北部某个军区童军部队待了一段时间,发现他们平时吃的都是纯素菜,不过一个星期会有两次荤菜。而在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部队自己办有养猪场,这个养猪场每个星期都会固定提供给童军五六头体重达到300斤的猪,供他们吃肉。
我到达那里的时候,当地军区正组织医护人员给每个孩子注射疫苗。军区负责人告诉我,这些其实都是军区自己创造的福利,按照规定,佤邦联合军的中央财政只负责发放童军的服装和食物,而其他的全靠军区自己解决,包括从山上引水、铺路、修建兵营等。
在各个童军部队和军校,孩子们的日常用品是免费的,包括肥皂、洗衣粉和卫生纸都是统一发放,部队里也有小卖部,但只供应小零食,偶尔会有几个小伙伴相约着去买上一些吃的。
在训练之外,这些军营里的孩子显得极其简单。所以我捧着相机,常常发呆,他们的眸子里充满了清澈、友善,在没有大人照顾的生活圈子里,他们学会了使用推子给小伙伴理发,学会了互相使用水管帮对方冲澡。在傍晚训练的间隙,也有三三两两的孩子聚拢在半山坡的训练场,就着柔和的余晖,用我听不太懂的语言,发出欢快的呼啸。
但是作为战士的童军,却有着成熟的另一面,记得在给执勤的鲍小岩拍照的时候,他的表情显得很严肃。而在他视野之内的宿营地前面,我留意到有几个手持弓箭的孩子,在追逐玩耍,还有一些安静的孩子,正随手在地上画出棋盘,然后盘腿坐在地上,用石子、树枝当棋子,兴致勃勃地下起五子棋。这样的时候,是这些穿着军装的孩子,唯一让人感受到童年乐趣的时刻。
娃娃兵的明天
很长时间以来,金三角地区武装割据、纷扰不断,童子军就是佤邦联合军为了应对战争突发征召集训的后备力量。但是近些年,这个区域并没有发生大的武装冲突,对童军的训练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缅甸政府军和各个武装派别都逐渐意识到,武装冲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他们之间逐渐达成了协议,各自发展自己的区域经济。金三角区域开始迎来了短暂的和平环境,这种氛围对童军所在地的军事组织影响却很深。
记得我在一所军校拍摄的时候,一位军事教官反复阻拦我的拍摄,他对我说:“王先生,请不要拍摄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