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
“赴美生子”是那一场未卜的赌局
梦想很美,却离现实太远。要一个美国宝宝不是什么过分的事,但你必须要衡量能力。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宁愿在国内当一个幸福的妈妈。
曲折赴美
2008年6月,美国对中国开放旅游签证。我的婆家一直是经营茶行的,且和台湾的茶场有紧密合作。一次招待台湾来的合作伙伴时,台湾客人很认真地建议我们,抓住机会要一个“美国宝宝”。原来,在台湾,很多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在怀孕后到美国生育。孩子拿到出生证,就是美国公民,享受美国教育和社会福利。孩子满21岁后,孩子的父母及配偶,可以轻松移民美国。
其实,在台湾已经完善了“美国宝宝”市场,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般为了避免在美国过度开销及签证时限的问题,产妇们会在怀孕七个月左右,手持专业机构办理好的旅游签证和护照前往美国。到达美国后,会被接到洛杉矶华人开办的“月子”中心,居住下来。中心配备有医生、检查设备,并提供日常服务。临产,月子中心会联系好医院。美国法律不禁止外来人员甚至非法移民在医院就医。这给生产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
育英堂提供了签证官会问到的常规问题和答案,体态也要做准备来掩饰。育英堂在这方面很有“经验”。早春二月,天气比较寒冷,他们叮嘱我去签证时,穿上厚厚的羽绒服,这样即便看起来臃肿,也会被认为是服装的缘故。
为了让腹部的隆起和整个身材看起来“合拍”,他们还让我买来大一号的羽绒服,在肩膀和背后塞上一层棉花。
办理签证的短短半个小时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还好,我拿到了签证和赴美的护照。不过,想和丈夫同去美国的要求,却被育英堂拒绝了。对他们来说“寸土寸金”,每多一个孕妇,就多一笔不菲的收入。
和我一同赴美的是育英堂的工作人员,这是中介服务的一部分。除了和美国接待方见面外,他们在通过海关时,尽量保证入境成功。
2009年2月24日,我安全抵达洛杉矶。我们顺利地通过了检查。出了机场,看到举着牌子接机的月子中心的人,我长舒了一口气,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我需要没出生的宝宝带给我面对一切的勇气。
委屈待产
入住后,我才发现和之前宣传里许诺的差距很大。这里的负责人是到机场接机的台湾人比利·周。其实,在美国并没“坐月子”的观念,月子中心,只是对国人的炒作,其实就是一个私人旅馆。
每个孕妇被安排进单间,十五平方米左右。我被比利安排进行的产前检查,竟是一个洛杉矶唐人街老中医来完成的,根本没B超等常规仪器。老中医简单地把了脉,问了我日常的生活起居,就表示没问题,离开了中心。
我们在育英堂交纳的费用,包括到美国后月子中心的服务,产前的保健,检查以及食宿。可这儿的饮食根本不适合孕妇的营养需求。早餐是一杯牛奶,全麦面包,一个苹果。午餐是面条或大米。很少见到绿叶菜,大多是土豆、番茄和少量牛肉。晚餐更简单,麦片、吐司和果酱。晚上10点左右,会有一次加餐,一个三明治或水果沙拉。
孕期饮食需求比较大,中心提供的食物只能果腹。我向比利提出投诉,比利声称自己照顾过上千名孕妇,都是按照这个食谱供餐的,宝宝生下来后很健康,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的保健,是中心每天提供一片叶酸片。孕妇想要添加维生素以及其他食物的话,只能自己出门购买。
为了宝宝,当然不能只靠提供的餐饮凑合。这样就多出了一大笔没有计划到的费用。洛杉矶市区想买到蔬菜并不容易,只能到位于郊区的大型仓储超市去。
2009年3月11日,比利答应孕妇们一起到郊外采购。中午出发,采购需要的用品后,已是傍晚。从沃尔玛出来,大家发现中心的车子没有在停车场,我们整整等了近三个小时。孕妇杨芸由于在寒风里站立过久,加上情绪波动,引起早产。中心的车匆忙赶到,将杨芸送到了医院。可是杨芸却流产了。
在美国人单势孤,杨芸没法讨个公道。在月子中心休养半个月后,杨芸黯然被送上飞机回国。有人开始寻找另外的月子中心,可结果让大家失望。月子中心的情况大同小异,有的条件更加恶劣。四五个孕妇,拥挤在一个房间里,没有电视、空调和暖气,还要共用洗浴间和卫生间。
随后发生的事,更让我恐惧。一个来自台湾的孕妇,晚上临产。深夜里中心的人似乎根本没有听见。最终在我们这帮孕妇的协助下,在房间里生下了孩子。可没有医院的证明,要拿到出生证,需要额外的波折和麻烦。
我打电话跟丈夫诉苦,丈夫无奈地告诉我,要尽量和比利他们搞好关系,这样才能有更多保障。放下电话,我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在国内,怀孕的人是全家的宝贝,呵护备至。而我现在像无人问津的野草,自生自灭。
寄人篱下,只能低头。虽然我是付钱的客户,可是在这儿,比利才是上帝。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孕妇,对比利等人有些阿谀。这里的工作人员可以随便出入我们的房间。我们采购回来的东西,国内邮寄过来的特产和物品,只要他们看上,完全不打招呼就会拿走使用。
能到这里来,大多数在国内都算家境不错。一下面对这么大的落差,心里难以接受。我祈祷着这一切快点结束,让我生下宝宝,然后能回国和丈夫待在一起。
2009年6月末,我进入临产期。临产前一周,在我连哄带求下,比利将我送进了医院待产,可我又遭遇了麻烦。美国医院,对于孕产妇的服务,和国内完全是不同的。
中国人生孩子,都要求温暖、避风。生产完后,也是一个月的时间窗门不开。这里产房的温度,恒定在10℃左右,空调二十四小时吹着。医生要求,产妇最多穿一件棉质睡衣。进入熟睡,经常会被凉意冻醒。产妇吃的东西也都跟冰有关,大多是从冰箱里取出的果汁、牛奶、水果和冰激淋。医生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产妇的身体会进入肌体比较活跃的情况,对生产和产后恢复都有好处。
这些饮食一入口,就是一身鸡皮疙瘩。医生不允许产妇食用其他食物。整个预产期间,我都在瑟瑟发抖,唯恐发烧或者感冒。当腹部开始巨疼时,我想到的竟是终于要解脱了。
很快,我被送进了产房。临产前最后一次检查,医生严肃地告诉我,孩子“臀位”,体形比较大。我向医生提出了剖腹产,被拒绝了。在美国,医生不提倡剖腹产,缺乏产道挤压的过程,孩子会造成吸入性肺炎等疾病。可生产的疼痛还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双手抓住产床的把柄嘶叫起来。一个助产护士用手堵住了我的嘴。她说,我这样会引起其他产妇的恐慌。
委屈、疼痛还带一些耻辱的我,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宁愿在国内当一个幸福的妈妈。
“梦想太美”
一天后,我和宝宝被接回了月子中心。大概是体质和美国人不一样。美国式的生产,让我的身体变得虚弱多病,还落下了头疼的毛病。月子中心并不像承诺的那样负责对产妇和孩子的照顾和保健。我不得不拖着虚弱的身体,自己给孩子更换尿不湿,洗床单和被褥。
宝宝满月,我计划离开美国。可比利却提出,要我到他亲戚开办的一家月子中心帮忙,而我的宝宝的出生证明他会亲自办理。这家月子中心刚刚开业,老板和比利是表亲。比利向我保证,他会将宝宝送进幼儿园的婴儿班,并负责学费。而我需要做的,仅仅是到那家月子中心,去平复孕妇的对抗情绪。
2009年8月初,我到了那家月子中心。这里只有一栋别墅,被划分成十个房间。每个房间内,住了三个以上的孕妇,彼此之间根本没有任何隐私空间。饮食条件比比利那里更差,只有米粥和一些炒土豆。
这里的孕妇,都像被软禁一样圈养起来。每周,中心会安排一个医生来对孕妇作检查,也是简单地把脉。医生总说孕妇身体需要补充某种矿物质和营养药,要孕妇埋单。
老板很嚣张,对这些孕妇最常吼的一句话就是“不满意,住高档酒店去”。我亲眼看到有个孕妇,因为承担不了这种压力和环境选择了割脉。幸亏发现得早,被送去私人诊所进行了包扎。即便如此,前来这里的孕妇还是源源不断。尤其是国内各地的孕妇,越来越多。
在我耐心地劝解下,这些孕妇都对大概的情况有了了解。除了每天心情不好,压抑地等待着孩子的降临外,谁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2009年年末,陆续而来的孕妇会得到前面孕妇的告诫,月子中心的对抗情绪开始消散。比利将宝宝的出生证还给了我,还给我买了回国的机票。12月12日,我回到了上海,见到丈夫后,心里压抑的委屈,全部发泄出来,在机场的出口,肆意地痛哭流涕。
赴美生子“成功”,不时有朋友和亲戚来打探情况。我在报纸和网络上,看到许多相关的中介,在国内大肆地宣传。每当有人询问,我会如实告知遭遇的一切,建议他们尽量避开选择这条路。广告词很美:十万元,还你一个千万宝宝。可其中的辛酸和苦楚,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却根本没人告知。
2010年6月,生意忙碌,我和老公想把宝宝送到幼儿园。宝宝是美国国籍,上幼儿园只能算是借读。非但如此,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结束,都只能以外籍借读的身份进入校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付出巨额的借读费用。幼儿园到高中,就需要数十万之巨。我在美国认识的几个姐妹中,有两个已经因为这笔费用不得不将宝宝改了国籍。这意味着,以前经济和心理上的付出,都化为泡影。
计算一下开销,付出的何止十万。十万的费用外,在美国购物,购买保健品的费用,足足有五六万。算上这笔即将拿出的借读费,以及其他可能因国籍遭遇的问题,起码要有百万以上的投入,才能保证孩子保留美国宝宝的身份,顺利成长到高中结束,申请美国的学位。
梦想很美,却离现实太远。要一个美国宝宝不是什么过分的事,但你必须要衡量能力。除却富商巨贾明星等特殊人群之外,一个美国宝宝需要付出的实在太多。在面临美国诱惑时,每一个准爸爸和准妈妈,都应该切实地了解一下,看看这是否会变成无法承受的重担。
(选自《知音·海外版》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