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富杂谈 |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
□吴伟农 王素影 戴鸿斌
知道现在的大老板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和公婆住在一起,或者住在筒子楼里,心里是否会好受一点?
王石 万科董事长
44岁有了第一套房
王石在博客上讲述自己买房经历。1983年到深圳创业,他当时32岁。本来在深圳的时候,公司租农民房解决员工居住问题。几年后,将原来的员工宿舍私有化给职员。那个时候,本来有机会买自己的第一套住房,但是因为当时并没有把深圳当做自己的长久发展之地,才没有买房,而是一直租房。
直到1995年他44岁的时候,才给自己买了第一套住房,几年后有了第二套住房,但都是自己储蓄按揭购买。
王石的感触是,在事业没有定型的情况下,年轻人还是不宜买房,容易被拖累。而年龄太大了,银行又不会给你做按揭。因此,购房年龄需要好好斟酌。
巴菲特 股神
富可敌国,住在“有损市容”区
“股神”巴菲特对自己的住房投资少之又少。由于少年养成的习惯,他不像那些当红的大明星一样挥金如土,他的简朴是常人不能理解的。
当巴菲特的身价相当于克罗地亚和约旦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620亿美元的时候,巴菲特的居所——1958年28岁时花了3万多美元购买的位于布拉斯加州奥哈马欢乐谷的灰泥粉刷的小房子——所在的地区,却被当地政府列为“有损市容”的地区。
唐骏 打工皇帝
无房,不妨住酒店
唐骏至今没买房,而是租住每月12万元的宾馆。他自己有自己的算盘:“在上海买同样质量的房子至少要花2500万元,2500万元拿来自己投资,我相信年回报率至少在30%以上,保守一点,按20%来计算,2500万元每年的回报就是500万元。而住宾馆一年才花150万元……我从中间还赚了350万元。”
刘平 原华为副总裁
住在公司的房子里,不敢打牌
1993年的时候,华为的大部分员工都租住周围农民的房子,唯一的一栋宿舍楼住着公司骨干、特招人员和高层领导。
大家戏称那栋楼为“华为的中南海”。但是和领导在一个楼,生活上难免会有诸多不便。不仅打牌不敢太大声,怕领导看见影响不好;偶尔偷个懒回家,也没准被领导撞上。
公司后来集资建房卖给员工,员工可以按照工龄排序挑房子,我们的钱都买了公司股票,只得从公司借钱出来买。本来是个好事,结果因为开发商最后也没拿出房产证,导致全公司集体退房。
这栋楼最后变成了华为的招待所。再后来,大家团购买房,由公司牵头去砍价,最后大家七折买到了房子。
王珍 企鹅出版公司副总经理
30岁买了第一套房
我买第一套房的时候是在2004年,刚好是我和老公30岁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住在我父母家里。
郦城当年的房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我们俩当时月收入水平在1.5万元左右,靠自己的积蓄付了房子的首付。再往后,就需要父母给首付,自己付房贷了。
真是造化弄人。我有个朋友,曾经赶上最后一拨福利分房,分到了40平方米的房子,令我们这些没有房的人充满了羡慕。不过因为有了房子,她就没再着急买房,而是投入到股市中。现在眼看着房价涨得这么高,她转而羡慕起我们来。
买房之后,我心态还是有了很大变化的,更趋于稳定,而且有两三年时间也没有给自己买过任何奢侈品,我说自己更像个“中年妇女”了。
据说现在有一种说法,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还是得找那些有房的员工。毕竟现在房价这么高,如果员工指着月薪来买房子,企业很难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