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每个人都会正常呼吸

(2010-05-21 16:41:23)
标签:

情感

杂谈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李思坤

 

我们的生命就在于一呼一吸之间……

 

短浅的胸式呼吸

紧张焦虑的现代人大多数已经不能正常地呼吸了。当然,你还活着,没有一口气上不来。可是,如果你观察一下自己的呼吸,你就会发现,大部分时候,你的呼吸是短促的,一般只能吸到你的胸口,少有人能吸到自己的横膈膜以下,更遑论腹式呼吸了。

我们的生命就在于一呼一吸之间。好在,呼吸是自主的,想象一下,假如呼吸必须经由我们大脑指令才能发生的话,那我们每个人可能早就没命了。正因为呼吸的自主性,也使得我们很多人遗忘了它,它太“自然”了。

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已经不太会正常而“自然”地呼吸。不信,你去观察一下小孩子。当他们睡着的时候,他们的肚子会因为呼吸而起起伏伏,小孩子们常常会拥有一个鼓鼓的肚子,他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胸,他们的呼吸还没有短浅到胸式呼吸。

 

短促呼吸让人身心疏离

成年的我们,呼吸为什么会从自然的腹式呼吸而变成现在的胸式呼吸了呢?你留意过动物吗?当它们觉得受到威胁的时候,当它们感到害怕或者说准备打仗的时候,它们的呼吸也会变得短促起来,呼呼地直喘粗气。

事实上,人类的呼吸模式也跟动物一样,急促的呼吸是为了让动物或人类在面临威胁时迅速调动起身体的能量,为了下一步的进攻或者逃逸而准备出的一种临时“战备”状态,它是身体防御机制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方式。我们需要这样来应对一些可能的危险或困境,但是,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状态,就像一根弦老是紧绷着一样,很容易断裂。

一个小孩子,如果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是宽松自由的,没有受到责备、苛求以及种种制约,他是可能有自然的呼吸方式的。也就是说,在他需要表达愤怒或进攻性的时候,他有自由全然地表达,而不是被父母等人限制,他的能量就不会卡住,而导致心理及身体上的感觉切断。

深长的呼吸会让我们跟自己的心以及身体产生一个很好的联结,而经由我们的心以及身体所产生出来的各种情绪,如果被意识到是“不对的”或者说是“不被允许的”,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接触,否则的话,就会感觉到痛苦。而将呼吸变得短促,就可以让我们不去接触我们的心与身体,也就可以“逃开”那些情绪上的伤痛。

 

身体缺氧,病痛就来了

现代科学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证明,我们身体的病痛大多来自于心理情绪的压力。身体会记录下很多的情绪记忆。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情绪的流动就是一种身体能量的流动。

当我们的情绪不能自由表达,有愤怒不能表达,有悲伤要压抑,有恐惧不敢正视时,它们就会卡在我们的身体里,卡在我们的肌肉里,形成能量节。长期下来,就会形成很多的伤痛,胃溃疡、胀气、心绞痛、癌症肿瘤等。

 

学会“正常”呼吸

改变我们的呼吸方式,将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并渐渐地将我们带回到健康的状态中。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的方式让我们忆起如何自然地呼吸。

一、觉察自己的呼吸:有意识地留意一下自己的呼吸,记住把呼吸带入你的腹部,慢慢地,一次次地,把你的呼吸带下去,你就会养成腹式呼吸的习惯。

呼吸的时候,跟随着(注意:不要快也不要慢,是跟随)你的呼气与吸气,去留意它们,并同时留意呼气与吸气之间的间隙,以及留意到每一个呼气、吸气即将转换成下一个吸气、呼气。

记住,你什么也不需要做,只需要留意并跟随这个过程就可以了。经常做这个练习,会调整你的情绪,让你变得宁静而平和。

二、用呼吸按摩你的腹部:有意识地将呼吸带入到腹部,并将它在腹部停留几秒钟,也就是说,屏气停留几秒钟,并感觉腹部的细微振动,再吐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将意识带回到我们自己的中心的一个练习。感觉气流在按摩我们的腹部,与自己的身体做一个很好的交流。

已经证明,在我们的腹部存在另一个“大脑”,在那里有很多的腺体,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外来的讯息作出种种反应。经常有意识地腹式呼吸,可以帮助我们归于自己的中心,并培养出我们的定力,并常常让我们体验到无来由的喜悦。

三、做5次深呼吸:平时工作很忙很累或者情绪不稳定时,记住,做5次深呼吸,吐气的时候可以发出长长“啊”的声音,幻想那些负面的情绪都随着你的吐气而流出你的身体了。这是一个迅速调整情绪的方法,非常简单而有效。<H:\2010付印文件专用\2010时文博览\时文博览201002月杂志\时文博览201002月杂志\时文博览102期内文(copy)\SW.T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朋克青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