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的一根筋

(2009-09-14 11:39:35)
标签:

动物之美

杂谈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张鸣

 

牛的一根筋在跟人关系密切的动物里,猪一向是被视为比较蠢的,牛次之。其实,现实中的猪相当聪明,如果能测智商的话,猪要高于牛不知凡几,甚至不亚于狗,人类认为猪蠢,根本原因是猪还在幼年期就被宰了的缘故,当年我养猪的时候,遭遇过若干有几岁年龄的猪,那个精明,简直跟人差不多。

当然,比起其他一样蠢的动物来,比如羊,牛的蠢比较有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直心眼,一根筋。有经验的饲养员都知道,拴牛的缰绳,不能太长,一旦长到可以垂过牛的脖颈,万一缰绳硌在脖子下面,牛往下一低头,脖子碰到了缰绳上,那就麻烦了,我们宝贝牛一般都不会把头抬起来,非得拼命向下,努力向下,直到让缰绳把自己勒死。

这样死心眼的牛,做兽医的,一般都不乐意给它们治病(极度驯化的奶牛除外),因为你给它打针喂药,人家会痛的,当时没什么,过后人家可就记住你了,不知什么时候,趁着你不注意,哐叽就顶你一下子,演一出牛王子复仇记。

几乎所有的雄性的哺乳类动物,都好斗,牛当然更不例外,长了两个犄角,就是顶架的。因此,至今斗牛都是一种人类的娱乐,只是西班牙那里,牛和人斗,在中国,牛和牛斗。

公猪也斗架,但是猪斗架,很有点类似西方骑士决斗,两头猪先亮招子,像骑士扔手套,然后开打,一下,又一下,很像欧洲骑士骑马长枪对冲,只要有一方顶不住了,马上摆姿势投降,胜者戛然而止,决不做穷寇之追。

可牛不这样,斗的时候没有章法,怎么拉都拉不开,一旦有一个败了,胜者必定狂追不舍,好像非置于死地不可。因此,养牛的人,往往要特别防止两头公牛照面,如果真的打起来了,得架柴草烧才能勉强给烧开。

当然,比起骡马来,牛不管驾车还是犁地都比较听话,懂行不懂行的,大抵可以赶着走。所以,赶牛车的人,在农村,往往妇女孩子齐上阵,没什么技术可言。但是马车老板(司机)可不一样,非成年男子干不可,比较牛的车老板,大小鞭子成套,甩起来嘎巴脆,车陷在泥里了,别人束手无策,牛的车老板几鞭子就能把车赶出来。

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当年孔子门徒,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的“御”驾车之一项,肯定都不及格,否则,怎么会让孔夫子坐牛车周游列国?一天走不了多少路,赶不上宿头难免忍饥挨饿,所以有厄于陈蔡的磨难。

但是,牛也有不好摆弄的时候,这点我深有体会。在乡下的时候,一次赶牛车去拉柴火,路很远,又难走,眼看天就要黑了,可是牛大爷不肯走了,怎么打都不走。换一招,小声哄,人家不也理你。

地老天荒,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急得我汗如雨下,正在百般无奈之际,突然想起中午带的干粮还有,于是拿出一块双手奉给牛大爷,牛坦然笑纳,吃过之后,才肯开路。

 

牛什么时候被人驯化的,我不太清楚,好像晚于狗,也晚于猪。但是有了牛,人就可以做很多过去做不了的力气活了,尤其是犁田,真是得力不少,农耕文明的繁盛,牛有功多矣,因此,农家一般都非常不高兴杀牛。

虽然自古以来,贵族老爷钟鸣鼎食,鼎里煮的,大抵是牛肉,但种地的人,是决不会杀牛的,实在不行了,就把牛埋了。这种习俗,直到我下乡的时候,依然完好地保留着。

我所在黑龙江兵团的一个连队,在我做兽医的时候,有头牛得了网胃炎,就是用于压榨食草的网胃扎了钉子或者铁丝,这是不治之症,按道理只能杀了吃掉,但是,即使在那个肉食非常匮乏的时代,也没有人乐意杀牛,我请示了领导,干脆放生算了,于是,这头奄奄一息的牛被解开了缰绳,放走了。

奇怪的是,得了不治之症的牛,得了自由之后,没有人饲养,反倒一天天好起来了,好几年后,我再去这个连队,看见这头牛,依旧活蹦乱跳地到处游荡。

没人管的牛,活得好,繁殖得也快,我们所在的兵团连队,是个水网地带,有时候为了牛的繁殖,人们就在春天把一群牛赶到一个湖心岛里去,理都不理,冬天结了冰再把牛群接出来,进去的时候一百头,出来就一百好几十了。看来,即便是被驯化了几千年,牛其实还是喜欢不跟人一块生活,即使是牛,免于奴役,也是愉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