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鼠标40岁,发明人少赚多少钱

(2009-06-16 17:37:39)
标签:

财富

杂谈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鼠标40岁,发明人少赚多少钱●李光斗

    1968年的今天,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恩格勒巴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鼠标。

最初恩格勒给鼠标起的名字叫“显示位置纵横显示器”,最初的鼠标不过是一个木盒拖着一根绳子。

但一个“鼠标”(Mouse)的小名却风靡天下。

就是这无名鼠辈,竟让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只鼠标

最初的计算机是通过光笔和键盘输入复杂指令来操控的,直到鼠标问世,大大简化了计算机的操作,正如发明人自己所说:“在使电脑变得更容易使用方面,或许没有一种工具比得上鼠标。”

从此代表高、精、尖的计算机骑着小小的鼠标,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启了从民众生活到政治选举全面网络化的伟大时代。

热情的网民为了歌颂鼠标的不朽功勋,还特地为其创作了歌谣:

鼠标啊鼠标,鼠类之骄傲;

昔日提鼠人皆恶,今日鼠标离不了;

牵着人们的手,我来做向导;

只有造福人类,才会被人称道!

在个人电脑席卷全球的今天,几乎没有哪台计算机不配置鼠标,鼠标的年销售量也已经达到40亿只。

 

小钱卖掉了大专利

虽说家凭子贵,但是鼠标的发明并没有给鼠标之父带来多少财富。区区4万美元,鼠标发明者就卖掉了自己的专利。

无独有偶,与其状况相似的还有翻译了可口可乐的蒋彝教授。

上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就已经进入中国,一开始被翻译成一个非常诡异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被接受状况可想而知。

于是可口可乐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公开登报悬赏350英镑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上海教授蒋彝,便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其他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现在看来,可口可乐真是捡了个大便宜,350英镑的成本兑换成人民币不过几千元,却换来可口可乐今天在华语的脍炙人口,每时每刻都赚着大把的银子。

事后蒋彝万分后悔,不止一次向朋友表示:可惜当时不懂商业及经济,没有提出“版权”或rotalty之类的要求,否则现在早已富传三代。

我发掘出这个案例后,蒋彝的后人曾与我联系,询问能否再向可口可乐索要报酬,由于当时蒋彝教授在领取奖金时已经放弃了其知识产权,现在神仙也爱莫能助了。

 

支票来自赢利模式

同样是可口可乐的设计者,Earl R·Dean就要比蒋彝教授有远见得多。1915年由Earl R·Dean按照可可豆荚的形状,设计出了可口可乐那条完美而永恒的曲线。Earl R·Dean与可口可乐签订协议:每卖出一瓶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就要支付Earl R·Dean一美分的产权使用费。

与众不同的瓶子文化为可口可乐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可口可乐独特的瓶形设计给可口可乐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现在Earl R·Dean的后代正坐在洛杉矶的豪宅里,等待着风行全球的可口可乐每月寄来的巨额支票。

回过头来,如果按照可口可乐的这个标准,每卖出一个鼠标得到一美分,那么40亿的销量就是4000万美元。但恩格勒巴特没有能得到这笔报酬。苹果公司以4万美元从斯坦福研究所买下鼠标生产许可证,1984年充分嵌入了鼠标功能的“苹果麦金托什”隆重上市,被视为开创个人电脑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1998年,iMac成为美国最畅销的个人电脑,可见赢利模式有多重要。让人感到安慰的是,在同一年,恩格勒巴特被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授予国家技术奖章,以表彰他为计算机应用作出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