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 丐 帮 帮 主 到 报 贩 大 佬(二)

(2009-02-25 17:34:48)
标签:

时文博览

人物

杂谈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二渠道时代

老李被抓进去之后,股市就来了。炒股的人一定要看股票信息。本来报纸是1块钱,股市一来,我卖三块就三块,我卖五块就五块。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卖过5万份报纸。《深圳特区报》也看好这个机会,本来“报头”向印刷厂拿报,要一手交钱一手交报,但我没有那么多流动资金,我只有把报纸卖出去才能有那么多钱。《深圳特区报》对我特事特办,允许我一周结一次报款。一个星期下来,那是几十万块钱。我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我的亲戚朋友,好多劝我,把钱卷了跑,但我没有。

当时,各家报社都在“自办发行”。在报纸自办发行之前,报贩是地下力量。邮局每年都请我们吃饭,猫和老鼠还是一家,报社自办发行之后,我们和邮局之间就发生了矛盾。因为,报社自办发行,肯定要依靠我们。这等于抢了邮局的饭碗。征订我们搞不过他们,零售我们肯定比他们有优势。我们这些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用发一分钱工资,不用给加班费。船小好掉头,我们就被称作“二渠道”。

提到自办发行,有三个人要提。一个是《南方周末》的谢志刚,一个是《环球时报》的方琴,还有一个是《中国法制文萃》的杜新路。当时各地都有二渠道的萌芽,从1995年开始,这三个人每年都组织全国的报贩住宾馆,开“全国报纸第二渠道发行年会”,给了报贩“特约发行员”的名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的零售代理。二渠道慢慢从地下走到地上。

这三份报纸都是强大的报纸,报贩有了这三份报纸就不愁没饭吃。不卖这三份报纸就不是真正的报贩。2001年,深圳市有关方面抵制《南方都市报》。当时,《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市的每日零售量有18万份,深圳本地几家报纸加起来,也不过5万份。老百姓到报摊就问有没有《南方都市报》,不会问有没有特区报。

发行量就是广告,广告就是钱。中国有句老话,肥水不流外人田。深圳市有关方面组成同盟,不卖《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找我们报贩开会。我很矛盾,我是深圳人,应该维护深圳的利益;但我是报贩,只要有批文,哪份报纸好卖,我就卖哪份。你们三家垄断封杀《南方都市报》是为了经济利益,我也是为了经济利益……这么一想,我就告诉我手下的“报头”:卖!

当时,做《南方都市报》的“报头”,10个里头有8个是我以前的马仔——各个报社发行站也有好多我的老手下,他们到报社发行站工作,都不要面试。我是报贩的黄埔军校。

这样,封《南方都市报》的和卖《南方都市报》的,我们双方僵持了10天。报社把报纸给我卖,不要我一分钱,送给我卖;10天之后,《南方都市报》和深圳方面和解。这10天,我赚了二三十万。

 

以公益名义赚钱

现在市场主要是我的马仔在做。外地报纸想进来,一定要先找我。给我上摊费,一般是报纸批发价的50%;或者免费给我报纸,我卖不了包退。为什么人家肯给我上摊费?因为我给他发行,等于是把我的发行网络给他用,他要自己建发行网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1997年,我的爱心报亭有限公司成立。第一个爱心报亭建在深大。是我深大的老师给我的建议:你也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流落街头,你就到学校来卖书卖报吧。我的梦想是建一个全国性的报刊发行网络。爱心报亭的模式是:我出钱在学校建起报亭,报亭的所有权归学校,经营权归我,报亭必须雇用贫困生或者残疾学生,利润的50%给学生们发工资,50%给我支付报亭的管理费用。

第一个报亭建起来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路子。如果在全国铺开,是一个了不得的发行网络。2003年,我的爱心报亭建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我还在清华大学设立了“清华之友——詹兆强”奖学金。

书报亭经营越久越值钱,比房子增值还快。清华大学的书报亭最初一个月赚2000元,现在可以赚到1万块钱了。

我每年都向全国高校发函,可能100个里有10个会回复,能真正搞成的只有3个。因为我不是政府,不可能一片一片地做,我只能一个点一个点地试,在我死之前,不晓得这件事做不做得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