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总想转行

标签:
时文博览职场杂谈 |
分类: 《时文博览》美文摘录 |
老大不小的人,总想着转行是怎么回事?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咨询与指导理论家金斯伯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人对职业的选择存在着不可逆性。
这个观点提醒我们:第一次做出职业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跟挑选Mr.Right一样,不能随随便便,应该睁大眼睛,严格把关。
不过,在做第一次选择的时候,我们通常没那么有思想有远见。回想一下你高考填报志愿的情景,那个除了校门和家门,除了书本和同学,对社会只有朦胧认识的你,当时真的清楚招生简章上那些专业名称到底意味着什么吗?是不是更多猜测、臆断再加幻想?老师、父母的出发点也是“考上”,而不是帮你选择一个终身职业,所以,你去学了一个不知所谓的专业,找了一份跟这个专业还对口的工作,也从此走上了一条跟自己兴趣、能力和本愿过不去的职业道路……
跟婚姻一样,很少人能真正“人职匹配”。
职业,人与职如果是匹配的,我们跟职业就有良好的关系,我们就能很好地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如果人与职不匹配,我们对职业的满意度就很低,而且发展也不会很好,弄不好就只能痛苦地工作着。
不幸的是,很多人在30岁甚至40岁之前,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属于什么类型——我们认为自己是谁,通常是基于想象而不是现实。对自己的一知半解,对职业的一知半解,让我们选择的很可能是并不适合我们的工作——就跟我们的爱情婚姻一样。所以,就跟在别扭的两性关系里一样,我们挣扎着,寻求解脱之路。
在某一时期,我们与职业之间总要经历磨合和妥协。
当然,你就是很幸运地找到了最匹配你的职业,在工作中,也要经历一个修正期(25~30岁)。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你得进行自我修正和调整,而这也会是一个伴随着痛苦和挣扎的历程。在修正期中,你也会冒出想转行的冲动,因为别的工作,随便任何一种,可能都比你目前这个陷在困难期里的显得轻松愉快得多。
你无限向往另一种职业,还可能是由于你没有完全平衡好工作和人生的关系。
如果现在的职业占据了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期待着在另外一种职业里感觉轻松些,那么这可能不是职业选择的问题,而是你没弄明白职业和人生的关系。
在你的一生当中,你得同时兼负职业人、家庭人、社会人和玩乐休闲人这四种角色。如果你只把精力放在某一个角色上,失衡的内心就会有不满足感冒出来。
如果你的职业发展不错,但你仍然感觉不到幸福,很可能就不是职业不好,而是你用在家庭生活、社交和娱乐上的时间太少了。你需要调整一下活着的姿势,来放松和平衡。
爱和工作是弗洛伊德定义的两个心理健康的要素。
不过,你得把爱放在生活中,而不是工作中,不然你其实只得到了一样东西。
如果你原因不明地就是想转行,还可能是你潜意识中有东西在蠹蠢欲动——人格理论认为,幼年期父母对你的养育态度会决定你的职业人格。
比如被溺爱的、被宠坏的孩子,在长大后会不自觉地走上艺术之路;被抚爱的孩子喜欢从事服务性的行业;被忽视、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会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做科研;而那些完全被忽略掉,没法引起父母注意的孩子,长大了会从事户外,或者冒险性的工作……
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的职业环境没符合你小时候习惯了的气氛,你就会老惦记着转行。
还有比这一观点更玄的,它说:我们的职业其实早就被父母限定了,我们要不重复他们所做的,要不就会完全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