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和扫墓
(2009-05-23 21:55:28)
标签:
情感 |
安葬和扫墓
5月15日,我和儿子、女儿、孙儿和孙女到达武汉。5月16日,我和四十多位至亲老友一同冒雨上武昌九峰山,先安葬我的老伴卢邦骥,随后为父亲、母亲和其他九位亲人一一扫墓。5月17日,我和十多位至亲一同去武穴市刘陆溪和余川,为曾祖父母、祖父母等十二位亲人一一扫墓,并在刘陆溪和同族亲人会面;下午我偕同卢家至亲去大冶市卢贵益,为岳父扫墓。5月18、19日,我在汉分别看望了七位年高体弱的至亲老友。5月20日,我回到北京。
这次回老家办理诸事,经过顺利,实现了我的一大心愿。1934年,祖父安葬,父亲带我回过老家。1965年,父亲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视察地方,最后一次回到老家。据说,这次我到刘陆溪在村里走过的路,是当年父亲走过的路;我在堂兄弟家和大家见面时坐的位置,是当年父亲坐过的位置。这种巧合,使我心里感到温暖。父亲和大哥晚年都曾表示,很想回老家看看,可惜未能如愿。这次我们回去,也算代他们还了心愿。为此,我由衷地感激在武汉、在武穴、在大冶给我热情接待和热诚帮助的各位亲人。
这次活动离不开多种条件,主要是大家的生活改善和观念转变。这次活动于情于理,都有深意。从情来说,有宗族情,祖孙情,父子情,手足情,夫妻情,无论时间多久、距离多远,血缘深情,源远流长,不会改变。从理来说,祭礼丧礼,仁爱孝敬,既是传统优秀文化,也是当代主流文化。一个人、一个家族,要想道德自立,首先就要讲孝道。我们不要那种炫耀权力和财富借以光宗耀祖的旧思想。我们要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子孙、做人做事都不忘本的新思想。我已年近八十,衰朽残年,所以对这次活动特别珍惜。我希望,这次活动也能成为我们亲人共同的宝贵记忆。
安葬邦骥时,我念了祭文。
祭
公元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六日,刘杲率子刘力,女刘燕、刘庆,孙女刘晓,孙儿刘恺辰,安葬亡妻卢邦骥君于武昌九峰山寿安林苑。
君生于一九三一年八月六日,一九五七年九月三十日与我成亲。二〇〇八年二月六日,君因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有七。
呜呼,患难夫妻,风雨同舟。执君之手,与君偕老。只盼夕阳和煦,安度晚年。孰料金婚刚过,便遭厄运。君断尘缘,溘然长辞。我失依傍,坠落深渊。百年相伴,一朝永别。垂老巨变,人何以堪。盛衰之理易明,结发之情难舍。但求身后同穴,不负今世连理。魂兮归来,永享安宁。
在汉期间和回京之后,我做了几首诗。
送邦骥骨灰南归
扶灵南下笼愁云,夕照江城新置坟。
孤雁谁怜一片影,君归故土我失君。
安葬邦骥遇雨
生死无情两渺茫,寒风冷雨刺骨凉。
青烟直上高万丈,老泪相思愁更长。
九峰山为父母和亲人扫墓
百家归宿在九峰,一方墓葬一方松。
承先启后不停步,追远慎终孝敬风。
刘陆溪和余川祭祖
世代坟茔山水明,归来游子儿孙情。
飘蓬远去万千里,不忘祖先自苦耕。
大冶为岳父扫墓
卢家有女适刘门,相伴终生情义存。
往事回眸差告慰,思源还应谢亲恩。
刘杲谨记2009-5-21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