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成都凸凹
成都凸凹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21
  • 关注人气:3,6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存:张选虹评《大三线》

(2015-01-18 21:39:43)
标签:

文化

三线

分类: 凸凹小说

挖掘血与肉身的土壤

                               ——在成都凸凹长篇小说《大三线》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选虹

 

    前段时间细读了成都凸凹今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甑子场》,写了一篇题为《时间的弹洞》的读后感,认为作家创新拓宽了诗意小说的全新空间。最近又学习了作家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大三线》(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4年10月版),个人认为作家在小说里不仅挖掘了自己的血液与肉身的深埋的土壤,更向光阴深处挖掘了中国“大三线”独有的土壤与血脉,他不仅填补了有关“大三线”小说题材创作的空白,更将中国该题材小说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呈现了一个新的艺术创作高度,是对《甑子场》的另一场用力。

   前不久在成都洛带古镇举行的成都凸凹长篇小说《甑子场》学术研讨会得到了新华社、中国作家网等众多国家、省市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推广,其作品也获得了国内许多知名作家、诗人以及读者的一致赞扬,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个不小的冲击波,今天又在这里举行作家的长篇小说《大三线》的研讨会,是他个人创作生涯的又一个地震,也在小说界掀起新一轮的震荡。

个人认为《大三线》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填补空白。成都凸凹的长篇《甑子场》讲述作家栖身于龙泉驿厚实土壤的客家古镇洛带发生的动人心魄的故事,该长篇填补了同类题材小说创作的空白。《大三线》也讲述的是作者自身生活了20多年的“大三线”独特地容地貌与那里发生的小人物与国家大命运之间的生动故事,它同样填补了同类题材的空白。两部长篇小说都是从作家曾经生活的土壤里向上、向下挖掘,从自己的滚滚血脉里挖掘出全新的人与物、血与肉、事与景的空间。“大三线”是中国当代历史的一道最特别让人疼痛的记忆,让数以百万计的人物与家庭的命运动荡唏嘘,而这些犹如火烧刀刻般的记忆还在那片大山大河间持续,被分散到天空与大地,那里的一草一木的小身体里都有一滴灼热或冰冷的眼泪,都有对命运的回望,都有一颗光阴的呼啸或轻叹的子弹。长篇小说《大三线》讲述的牛大荣、崔不觉、展二娃、佟亚花等等小人物的命运就发生在作家的身边,也在他的血液里奔流。小说中各类人物的尺寸、线条、心跳、面容、身影、气质、爱、恨、目光、颤抖、孤独与心伤、白天与黑夜、醒与梦……等等,构成了“大三线”人物繁复多变、宿命般的人生轨迹。从一个个小人物动荡而又平凡的喜怒哀乐、生死荣辱中揭开了“大三线”的历史与现实的幽暗与明亮的画卷。

   个人艺术新高度。我们现在生活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正度过的每一秒正成为下一秒的遗骨,我们都是历史的一粒粒尘埃。成都凸凹在《大三线》中为我们彰显了这些历史镜像,不仅填补了同类题材的空白,更从五个中篇与两个短篇互为存活的一气呵成的建构中,提升了作家创作的艺术新高度。把作为车工、钳工、钻工、磨工、记者、编辑、总经理、诗人、公务员的凸凹,用诗歌、小说的形式一一融合与展现出来,作家向内向外,向肉体更向灵魂深深挖掘,向历史的深渊更向现实的血肉深深挖掘,不仅让我们窥见作家笔下的灵与肉,现实与历史的天空,更彰显了凸凹作为作家、诗人气质的写作艺术新高度。凸凹由诗人到小说家的裂变与缝合、互文与再生,不仅让他跃上了一个新的写作平台,更拓宽了读者的历史天空,更拓展了现代小说的另类向度。

   诗意小说的惯性推进。像长篇《甑子场》一样,《大三线》同样延续了作家的诗意小说的创作手法。《大三线》除了生动精彩的故事,小说里作家自己所写的诗歌也让人眼前总是亮亮的。他在小说的七个中、短篇的开头中,全部都选用了一首精彩的诗歌,引领着小说诗意向前。该长篇中的“我要一把枪”的开篇诗歌中是这样将人物的命运向前推进:想死的人需要一把枪/想活的人需要一把枪//一把枪与一把枪之间/隔着一层纸的距离。一片海的距离/隔着/兄弟的距离//一把枪与一把枪之间/装着粮食、仇恨、爱情。/小说与铣床:/两具纸枷锁。

 

        2014-12-28

 

存:张选虹评《大三线》

存:张选虹评《大三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