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备忘录(2则)
(2012-02-08 20:03:42)
标签:
莫言蛙韩振远杂谈 |
分类: 凸凹评论 |
《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版)是一个生育题材,取名“蛙”,是因为它有“娃”、“女娲”、“蝌蚪”之音之意之形。小说的色彩是绿色,声音是蛙声。小说由四封信和一个话剧构成。四封信也可以是一封信、三封信甚至八封信,一个大致的按时间为序的分章安排而已。一个话剧《蛙》是故事的继续。第一封信从抗日战争写到1979年,内容为姑姑的传奇:家族抗日、接生、男朋友驾机飞台、计划生育、文革等。第二、第三封信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内容为计划生育的残忍个例。第四封信写当代乱象。姑姑是一个接生了9000多名婴儿、扼杀了2800余名胎儿、退休后非法为“我”接生婴儿的公社妇科医生。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莫言现实批判、社会担当的作家良知,以及永不枯竭的艺术创造力。《蛙》的口子开得很小,一个公社的地盘,但它是个大题材,国家级的大题材。
纵然如此,纵然它获了茅奖,我还是认为,较之《红高梁家族》对中国战争题材小说的贡献,较之《丰乳肥臀》的文本艺术价值,都不是《蛙》可以比拟的。
2012-2-8
韩振远《盒子枪》
《盒子枪》(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2期)讲叙的是一个落败地主兼商人少爷、嫖客陈半耳变成抗日英雄和普通农民的故事。出新的地方,在耳朵伤残原因上。上半部分故事架构很庞大,家史、嫖史、县况镇况、地理风俗应有尽有,人物达20人以上,似有长篇气象。后来,越写越小。整个布局,就像一个大漏斗,上边天大,下边只能出一颗针。这样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还是觉得,人形最好,头、颈、胸、腰、臀、腿、脚,凸凸凹凹,曲里拐弯,一路下来,自然的,人文的,什么都有了。
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