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备忘录(4则)

(2012-02-05 20:54:03)
标签:

叶舟

姚鄂梅

南翔

万青鑫

杂谈

分类: 凸凹评论

 叶舟《FROM:马里兰  TO:兰州》

如果不是看见《FROM:马里兰  TO:兰州》(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2期)这个题目下标注“叶舟”二字,我是不会看的。常常是想在一堆文字中发见惊喜,又常常是事与愿违,白费了好时光。叶舟是诗人,我们喝过酒,还在银川一家宾馆同过几小时房。因为这个,我必须读它。

小说分两个部分。上部分在美国马里兰州,白天,人物是四个老外。下部分在中国兰州,晚上,人物是汽修厂工人小毕和另外三个人。能够勾连这两个部分的是一封信,后来知道,还有一个名字:“艾米丽·陈”。小说一开始写两个老外走在去打劫的路上,嘴上老说赌球之事,又写另两个老外在“艾米丽·陈”的公寓里瞎吹乱侃。谈话中知道“艾米丽·陈”是月子中心老板,做生育旅游的。把两对老外连在一起的是一个前者打劫来的一个包裹。后者玩似的将包裹中的一封信发了出去。

追随这封信,读者去了下半部分。但这封信似乎屁用没有,小毕的老板洪哥让他烧了,小毕果然就将信烧了。这之间,写的是小毕与老板的交好,小毕捡了手机交还时尚陌生女孩,小毕与待婚女朋友演绎威廉王子的戒指故事,最后,老板老婆打电话来,小毕就此知道,老板老婆就是“艾米丽·陈”。

就这样,叶舟总把他的秘密稀释在一大堆庸常、琐碎的人事中,总让你无法猜度故事的走向——叶舟大约认定小说就该这样写。永远让突如其来的小细节改变大方向,永远出乎读者意料,我也认为应该这样。我还认为,写一堆绿叶,目的是衬托那一点红。但叶舟似乎正好相反,他是用那一点红,拖动一山绿叶。正因为这样,在他那里一心读红的,真有耐心把大量时间用在读绿(闲笔)上?另外,让老板老婆陈曼娟直接向一个司机汇报自己就是“艾米丽·陈”,也太突兀了点吧老兄。

2012-2-5

 

姚鄂梅《狡猾的父亲》

母亲死后,父亲就自由了。自由的父亲为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就开始无休无止向他艰难拉扯大的三个儿子索要赡养费,直到要得儿子害怕。小说《狡猾的父亲》(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2期)先是把父亲往坏写,后又往好写,最后一句最精彩:“忘掉她!”父亲闭眼前,为了给儿子们减压,竟然狠心令儿子们不要管那个服侍了他半年的女人。故事一波三折,情感更是一波三折。但无论如何,是最后三个字,救了这个小说的命。

 

南翔《绿皮车》

《绿皮车》(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2期)写的是一个茶炉工退休前最后一次在火车上工作的日常琐事。他推着售货车在车厢里行走,遇到了经常遇到的学生、小贩、卖菜农、乞丐等人。他有病,又穷,却把一张五十元悄悄塞进了交不起学资的女生的书包。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当代活雷锋。如果有人不知啥叫主旋律,看看这个就知道了。其实,这样的东西,是新闻,哪里是文学呢?

 

万青鑫《沅有茞兮澧有兰》

阮茞楠与苏博是好朋友,好到成了同性恋。阮复习考研期间,得知患了癌,遂上吊身亡。阮生前,被女生莫晓尔暗恋着、观察着、寻找着。《沅有茞兮澧有兰》(载《四川文学》2011年第10期)讲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小说是校园题材,清雅,静美,纯情,但怎么看都像校园学生的练笔之作。

 

2012-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