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朝云欲寄》
(2011-06-04 09:49:13)
标签:
格非杂谈 |
分类: 凸凹评论 |
阅读日记
格非《朝云欲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21.4万字
此前,我在祝勇执行主编的选本《一九三四年的逃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5月版)中读过格非的中篇小说《迷舟》。这次,又在《朝云欲寄》一书中读了格非的中篇小说《相遇》、短篇小说《青黄》《戒指花》《风琴》和随笔若干。
《迷舟》一开始就抛出了一场孙传芳与北伐军大战前夕,孙部旅长萧与一名警卫员悄悄划船潜入河对岸小河村侦察兼奔丧,七天后萧突然神秘失踪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慢条斯理的回答。萧在村庄里遇到了母亲、媒婆和念念不忘的已嫁作兽医妇的杏。
《青黄》说的是“我”到一座与上世纪四十年代“一支名叫九姓渔户的妓女船队”有关的村庄麦村去寻找“青黄”一词,遇到小青、康康、李贵等对他讲了一些散碎的记忆,最终似乎一无所获的故事。格非的小说有很多“叙述空白”,这篇尤甚。
这两篇小说都有一种邈远、恐怖、阴冷的气息。
《相遇》讲叙了1904年一支英军在荣赫鹏上校和布雷瑟顿少校率领下闯进西藏,相遇扎什伦布寺大住持、驻藏官员何文钦和苏格兰传教士约翰·纽曼的故事。小说中,最大的冲突是文化的冲突。这篇小说可谓完美,作为格非的代表作,当之无愧。
《戒指花》讲的是一位女记者丁小曼到一个镇上是采写一桩奇案,结果意外遇到一个平淡无奇的小男孩的故事。读者一直想看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果什么也没看到——这恰恰是作者为我们给出的出人意料的一笔。因为《戒指花》是清华教授格非写的,所以它是经典,如果换了一个作者,它可能什么都不是。
《风琴》是格非小说中一个比较独特的读来很累的文本。在乡人以为日本正在投降时,二十几个骑着东洋马的鬼子兵突然慢悠悠闯进自己的村庄来了。女人被劫的保长冯金山、弹风琴的财主少爷赵谣、民间抗日武装头目王标纷纷遭遇了意外。尤其是王标,先是等待伏击鬼子结果等来了一支迎亲队伍,后再次伏击鬼子结果遭到了鬼子的伏击。小说在疾速、反复穿插的时空中,对两个告密者的叙述可谓隐秘不张,对人物心理和身处环境着墨可谓处心积虑。
格非是唯美而智慧的,其学院派般的语言艺术和不动声色的叙述策略深受西俗尤其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影响。
《朝云欲寄》是格非母校华东师大为他推出的一本文学作品精选集,收入中短篇小说十一篇,随笔十四篇。
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