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山雅集.四川集文图

(2011-04-28 08:54:20)
标签:

梦亦非

龙扬志

杂谈

分类: 凸凹日志

东山雅集.四川集文图

 

诗歌成都:关于东山雅集·四川集的片言只语

龙扬志/文

 

如果说成都是一个特别适合文学的城市,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妥,在一个数据迷信的时代,很多东西并非数据可以说明,更不是数据能够承载。比如我眼下所在的这个城市,上上下下一帮人正谈论着幸福感,或许这里真是幸福的,然而“我们”也必须记得,这里布置了中国最密集的流水线,当“他们”恍惚中想到幸福或happiness这个词,可能意味着开小差而导致某种风险。虽然成都也有后现代的匆忙步伐,但外乡人能清晰感受到匆忙中的韵律。忙而不乱的生活,从来都有优雅作为底色。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雅集一直跟文化意义上的奢侈相关,“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的说法可能过于夸张,尘梦必须清理大抵是不错的。梦亦非之所以将 “东山雅集”这么一个文人聚会坚持办下来,大概是希望通过一种闲适的方式让大家有机会在一起交流,发出一些与主流无关、与官方无涉的纯粹声音,不谋求共识,不发表宣言,大家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兴尽则归。因此,梦亦非从一开始就将雅集定位为“低调的奢华,思想的盛晏”,与其说标榜了某种喧哗时代的个人趣味和追求,不如说是一群心怀梦想又身在此处的文学青年叩问现代性境遇中自我绽放的可能。虽然大家讨论的同样是被话语共同体炮制出来的宏大话题,比如诗歌与诗人的社会承担,真善美爱如何表达,形式与内容的结合,等等,不过这些东西经过了个人化过滤,变得亲切而具体。

本次雅集因为《读城》杂志尤其是白郎等朋友的大力协助,成了川粤两省的文人联谊,“东山雅集·四川集”对于广东的朋友来说,可能游走的意义更大于诗歌和学术的意义,我去成都主要还是出于一种朋友之间的契合。人到中年,去过一些可以称之为远方的地方,而远方早已不再与梦想有关。三天时间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成天思考那些所谓的知识与真理,也非正常人所能承受。观念中的成都与现实中的成都,当然是存在差距的,这种差距只能通过“进入”去消弭。很多人爱上了旅行,因为他们在位移中感觉到了存在的丰富,很多人喜欢呆在本土,多半是他们看到了隐藏在丰富背后的单一。这次成都之行,最大收获可能要算研究与现实的相互照亮。我以前对四川诗人的了解,基本都停留于字面,虽然得吴门之便在北京见过一些,基本也不超出面对面的客气与寒暄。交流之所以重要,恰恰是捅破那一层纸。我曾经认为,凸凹一定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家伙,而哑石似乎木讷不堪,结果前者是一位亲切温和的邻家兄长,后者则是在明理善辩中加入了一些旁观者姿态。

在成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人文积淀的城市讨论“新诗如何从传统再出发”,用白郎的话说,不仅意味着新诗回到了表达的根本,而且终于使东山雅集获得了某种文化寻根的象征意义。最后一天的集会选址洛带古镇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广东会馆,在东山脚下举行东山雅集,也算是实至名归了。虽然这样一种处心积虑的安排未必能起到多少诗歌层面的启迪作用,却也说明了形式本身具有内在的吸引力。在诗歌形式上,我们曾经有过非常多的反叛和回归,不过,那些反叛和回归仍然是停留于形式的认识,在新历史主义思想体系中,基于话语而塑造起来的神话被彻底解构,当历史再现的方式启示人们将形式当成内容去重新理解,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必将获得观念的重新解放。这是我在青城山天师洞发言的主旨,不过,在那样一个原本属于大师的地方说话,内心终有一种难以掩饰的空虚。所以,在发言开始之前我即声明,我不回答任何问题,别人以为我充满了知识的傲慢,恰恰相反,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说出我的感受,我无法解答自己的困惑,因此也无法解答他人的疑惑。更何况在当下这个失去倾听耐心的时代,很多交锋往往成了自我观念的倾销,除了话语权的暂时满足,对话是徒劳的。不过,我仍然要表达对史幼波、世宾、孙文、林和生、白郎、李龙炳等朋友在天师洞发言的敬意,他们的思考使我受益。

具体地说,史幼波对传统文化的珍爱,让我感受到传统不绝如缕的可能性,虽然他在提交的论文中流露出浓厚的保守主义思想,我并不认为他不合时宜,作为一个从新诗返回到古典的学者,我相信他深刻体会到了二者之间的张力关系,同时也恰如哑石所说,我们对于传统的理解必须体现出必要的超越,不能简单体现在字、词、句等这样一些在历史中就已澄清的问题上。世宾提出重审第三代诗歌的文学史意义,在他看来,第三代诗歌运动留下来的传统不应该是一种固化的传统,如果将其当成一种历史化的资源,不仅对当代诗歌发展无益,也无法体现出新诗不断重塑传统的自由精神,因此新诗要告别第三代诗歌重新出发。白郎指出诗歌的出路不在于自身的形而下追问,从传统再出发的绝妙参照,就是刻在天师洞的那个巨大的“道”字。大道无形,何为诗歌之道,自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李龙炳在我们的唆使下终于发言,他认为我们的讨论过于泛化,似乎大家都在表述一些高深的看法,其实没有落到实处,我想他的体会是真实的。延续于广东会馆的发言由于时间限制不再互动,茱萸、凸凹、梦亦非、向以鲜、哑石、蒋蓝等人的主题陈述让人印象深刻。总体来说,在可居、天师洞、广东会馆举行的三次聚会风格不同,用世宾发表的一句感慨来说,这次雅集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我的感受则是成都诗人不仅梯队完整,而且队伍庞大。

我一直认为应该解构诗歌写作的神圣性,诗歌只是语言的编码,过于强调它的意义可能会导致自我的遮蔽,这个道理之于任何事情都是有效的。诗歌仅是诗歌,就像艺术只是艺术一样,写诗和一个孩子练习写字、拿筷子一样,是自我能力的演习与实现,但只是若干方式中的一种,切实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理性应对生活并处理好谋生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如果因为诗歌而荒废正业,扰乱生活,那不是诗歌本身的错。不过我也不能否认,一个有诗歌的城市是幸福的。记得我们刚到成都的那天晚上,诗人胡马、马嘶拉上张耳和我到白夜酒吧去玩,那里真是高朋满座,墙上还保留着很多诗歌活动的痕迹,一些熟悉的名字写在海报上,歪歪斜斜,方方正正。虽然去那里喝酒的人未必都喜欢诗歌,但是诗歌塑造出来的那种文化氛围显然让成都人享受。我们在凌晨一点离开,此时的成都已经渐入梦乡,还有不少人聚在酒吧里,他们轻声交谈,似乎要把成都摇醒,又似乎欲言又止。

2011-4-26

文章来源:龙扬志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9f89c0100ubzx.html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可居的树下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销魂,啊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仙风道骨的席永君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如此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白郎,纳西族,东巴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朗诵会现场,最左是阿库乌雾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梦亦非在朗诵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史幼波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凸凹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哑石与张尔躲在角落里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青城山的天难得如此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本组照片的拍摄者龙扬志,一个腼腆的小伙子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世宾在想哪一个妹妹?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天师洞古银杏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梦亦非的自恋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难得说话的李龙炳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古紫薇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广东会馆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东山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洛带一眼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桑眉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茱萸像只小松鼠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蒋蓝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孙谦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向以鲜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张卫东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张选虹



[转载]东山雅集路四川集之乱贴图

印子君

 

 

东山雅集成都行

                                        梦亦非/文

 

每件事都会有自己生命,许多时候你无法把握事情,而是事情席卷着你,东山雅集也一样,做到后来,它显现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吸附着我、裹挟着我,我只能顺应它的生长与变化。

原本是一个广州诗人每月一次的雅集,结果变成广东范围内的诗歌活动,再后来变成中国范围内每季一次的诗歌盛事,出乎我在草创时的意料,但现在想起来,似乎也是必然。去年下半年做了四次雅集与论坛,几乎废毁了写作,今年便偷懒,只打算做三次雅集:春夏秋各一集。春集选在成都,议题为“中国新诗如何从古典传统再出发”,我对此议题思索过,想听诗人们如何议论,成都诗人在旧学上各具造诣,故在成都讨论此议题,甚为合拍。

从从年七月起,我即与成都散文家、人类学者白郎兄商谈此事,原计划去年十月在成都举行,后来种种变化,未能如愿。冬去春来,夏始春余,终在成都相聚,成此雅集,此雅集若论功,最大功劳当记于白郎兄名下。

作方案,数度修改细节。

约主题发言论文,柏桦、史幼波、茱萸、龙扬志、世宾提交了论文,得以提前印出论文集。

白郎兄打理成都诸事,我打理外围诸事。423日是个好日子,正碰上黄礼孩“诗歌与人·诗人奖”颁奖大典,故礼孩兄不能同去成都,亦与张尔策展的摄影展开幕巧合,让张尔只能在成都过一夜即回深圳,但雅集时间先定,大典与开幕后至,故雅集不再改期。

422日,世宾、龙扬志、王连权、我,四人从广州早班飞机赴成都,茱萸从上海早班飞机至成都,张尔从深圳早班飞机到成都,白郎兄接机,下机即到宽巷子“可居”喝茶,“可居”为诗人潜石设计作品,原名“永和九年”,但投资者担心“九年”成谶,又担心旁人以为“永和豆浆”投资,故改名,此木头院子尽数由旧材料改建而成,典型川中一旧院,有天井,院子,雕窗、游鱼、植株,院中一歪桂花树,从树下喝春茶,气定神闲。史幼波、席永君、凸凹、潜石、林和生诸兄先后前来,史波夫人晓蓉嫂子、我与白郎兄的编辑陈德玉女士亦来捧场。

下午,诸人坐于大厅中,请席永君、林和生、潜石、茱萸诸兄畅谈古典对自己之影响,谈者对茶滔滔,时有听者坐于檐下耽于掏耳之肉身享受,洗耳恭听是此意思乎?会至半途,掏耳结束,五人掏人共二百四十大洋,不亦乐乎,不亦贵乎。

座至暮晚,我申请休会,让外来诸兄游览著名的宽窄巷子,原来文人喝茶之地,现成寸土成金商业区,游人如织,店铺平凡,唯诸店店名古雅,张尔买茶碗数只。

众游归来,到“龙湖天阶·三千集”的“米·立书吧”放下行李,去晚宴,德语翻家林克、《读城》老总韩毅等亦参加晚宴,典型四川火锅“三锅演义”让大家吃得尽兴,频频举杯。女诗人桑眉闻讯赶来,亦参加晚宴。

晚安后众人移步“米·立书吧”,参加由孙文兄任主持人的东山雅集诗歌朗诵会,除了美女小云朗诵专业外,诸人都是特色朗诵,尤以诗人阿库乌雾的彝语朗诵最为神奇,成为全场压轴高潮。孙文兄带来“美少女特攻队”军团,让诸诗人眼花缭乱,但皆坐如柳下惠。诗人胡马与马嘶亦前来捧场,更添人气。

会后入住珠峰宾馆,“胡马嘶”请大家到白夜酒吧饮酒,我与几位诗人太累,推脱,张尔茱萸二兄欣然赴约,饮至凌晨二点方回。我与张尔同房,其鼾声如雷,令我不得一小时醒一次看时间,担心其误了次日返深圳之航班,幸好无误。此一日,均为潜石兄安排银两。

23日睡起,早餐毕,赴青城山,蜀人言难得一见今日之好天气,开车之兄弟言来过青城山数十次,此乃首次见青城清晰如洗,于一桥上停车,众人远眺青城,慨叹不已,笑言我将贵州之好天气带到蜀中。众人先后不一赶至青城,于入门处集中合影,阳光明晃,青城逼人,入得山来方明白幽之何在,暑气顿收,肌肤生凉,一路急行慢赶,一小时方到天师洞道观,路上白朗兄购得一天然灵芝,让史波席永君诸但羡慕不己,又多一玩笑话题。

其观,有张道陵手植古银杏,独木成林,枝干上垂下众多“木钟乳”,幻化为种种象状,又有古紫薇一株,亦独木成林,其花闲闲,其态肃肃。诗人们纷纷留影。其观川菜地道,尤以白果炖鸡、回锅肉最为有名,乳酒亦是一绝,众人风卷残云,灭了两桌佳肴。

然后,移步贵厅品茶雅集,我记录、主持,幼波、孙文、世宾、龙扬志兄主题“论道”,白郎与林和生兄时有追问,气氛激烈,后茱萸兄感叹:“本想发言,但前排气场太大,插不上话。”气氛虽热,但山间凉意袭人,侵人四肢,幸好早做准备加衣。

暮晚发言结束,合影,去看那天师洞,但时辰已晚,洞府已闭,缘悭一面。众人匆匆下山,我先与龙扬志且聊且行,后与陈小蘩前辈慢聊缓行,行至下脚,忽忆起走得急匆,那“东山雅集”的两张条幅遗于山上未收。孙文笑曰:“青城古称西山,教你到此作东山雅集,张天师怎不收你旗帜?”

下得山来,去食著名的“罗鸡肉”,坐于楠木银杏之下大快朵颐,不亦快哉。幼波兄开戒,亦饮酒,我不胜欣喜,去年我至成都,兄亦为我开过戒,十余年真兄弟,可见其性情。与幼波兄,我向插科打诨,其亦不怪罪于我,故兄弟之情不曾减灭半分。身为龙江书院院长,诸事颇多,但此次雅集,幼波兄三日全程陪伴,以其做人风格深厚思想影响诸人,可见其修道者境界。其夫人晓蓉嫂子,学中医数年,开始行医,亦于烦忙中作陪一日。

而此日青城之行,均由王国平兄安排银两。

返回成都,胡马张陈卫东作东,于“锦城乐”喝茶,亦坐于树下喝茶聊诗,十一点方回宾馆,胡陈二兄是实在之人、重情之人,我初次到成都,即由二兄接待。

24日晨起,不耐烦宾馆早餐,与众诗人到附件一店享用担担面,然后赴龙泉驿,龙泉驿为诗人凸凹兄之地盘,由他安排下银两人情。美女小夏开车,一路赶至洛带古镇时已近中午,却是一好地方,流水过檐、远山如黛,此乃成都之东山也,东山雅集·四川集最后一天于东山举行,真乃天意,会场于“广东会馆”,更为神妙。古镇有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正对应外来诸诗人。而王连权兄离队去九寨沟,未能继续雅集。

午餐于古镇最妙的“供销社饭店”,此店数十年营业,菜式地道,有龙泉鸡棕菌、薰鹅,凸凹兄开二瓶丰谷酒,饮白酒者仅三四人,未及开会,半数人已醉。

午后于广东会包括雅集,其间蒋蓝兄、向以鲜兄等诸人匆匆来去,张选虹兄、印子君兄后来,众人意见纷纭,我抽空到会馆门槛处花二十元买了个签名设计。

暮晚雅集闭幕,再于“供销社饭店”晚宴,因为告别,菜未及上,多人已醉,六点时世宾与龙扬志兄赶去机场,提前离席,孙文兄相送,后听孙文兄言,世宾兄在车上大睡,到机场方醒。

日已晏,酒已阑,饮散之后月已在天,众人各自打道回府,史幼波兄、哑石兄、茱萸兄与我一道去成都陕西街陕西会馆喝茶,酒多不成语,已记不得我聊了甚么内容,十一点多即回宾馆休息,一夜无话。

25日,上午休息、洗头,因打扰成都诸兄数日,定于午点于黄瓦巷闻香食府作东,答谢诸兄,惜潜石兄、凸凹兄、王国平兄、哑石兄公务在身未能赴宴,我的编辑陈德玉女士、摄燕家吴燕子女士、我的《草木江湖》设计师孟煜林兄、史幼波兄、白郎兄、孙文波、茱萸兄、我,一共八人,做了一席。

开席前吴燕子女士为我拍摄照片一组,其已拍诗人众多,作一专题创作。

小饮闻午梅子酒数斤、啤酒数瓶之后,众人散去,孙文兄将我送至机场作别,直至,“东山雅集·四川集”就此结束,唯余茱萸兄弟一人继续盘桓成都访友。
    是为记忆。

 

 文章来源梦亦非博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e590b00100snmn.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