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军/凸凹和他追寻的诗
(2008-10-30 19:31:38)
标签:
凸凹凸凹诗歌孙建军评论杂谈 |
分类: 评论凸凹 |
凸凹和他追寻的诗
(成都)孙建军
有位诗人说:商品社会是罗曼蒂克的坟墓,然而至今,诗的魅力依然在倾倒着为数众多的青年男女。
一个浪潮之后沙滩上总要留下耀眼的彩贝。八十年代文学热遍五湖四海,那一文学鼎盛时期也为文学界注入了新时期的生机,现在活跃在文坛上的诗人、作家有很多都是在那个年代迈向艰难的文学事业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年诗人凸凹,也是那个年代开始步入文坛的。
凸凹,本名魏平,1962年春天降生于川西坝子,6岁随家迁往川东大巴山,31岁时只身返回川西坝子,先后当过设计员、规划员、编辑等。现为中国航天062基地直属企业四川经义广告装饰工程公司总经理。他在文学道路上辛苦耕耘20载,历经了艰苦困难、雨雪风霜。立身于诗界、商海之间的凸凹以一种难得的坚韧不倦挥笔写诗,且已出版个人诗集四部,多次获得国家或省级大奖,他那颗热爱文学的赤诚之心,那份对事业的执着,那份“痴情”,令人感动,使人顿生钦佩之情。
凸凹作为一名端航天饭碗的诗人,他的诗中除对生活、事业、爱情的探索之外,神圣的航天事业是他倾其心血表达赞美、颂扬、讴歌的重要方面。他驻足巴山发出“一个航天人”惊天动地的歌唱:《歌唱星空》、《感谢星空》、《祝福星空》。“起翔或者坠落/远古洪荒时代就别无选择/将所有晴朗或阴霾的日子都交给天空。”诗人将选择的航天事业与高深莫测的宇宙星空对应起来,抒发了航天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甘把热血洒蓝天的敬业精神和豪迈斗志。
凸凹的诗打破了审美的单一凝固化格局,以流逸的动感和深邃笔触抒写人生,审视社会现实,敢于负面探究人生。这种艺术风格展示的不仅是堂皇气派而且富有主体感。就像《1987年初识大海》中的“无论是固化的海/还是液化的山/都给人以同样的启示,警觉/和敬畏”;《顺乎自然》中的“把眼睛静静合上/满坡的植物/就开始在身体下边/轻轻歌唱/草丛中安睡/下山的路/一条一条先后消失”;《果王》中的“哪一棵树打动了你/你就爬到哪棵树上/站在硕果上看天/王的目光至高无上”。这些诗都是诗人独特审美的结晶,寓含着对万事万物哲理的思考。诗贵新,贵发现,凸凹深深懂得这一点。在新诗的百花园里,凸凹在借鉴前人诗歌探索的基础上,构筑了属于自己特有的艺术殿堂。他对人生的思考不只是一种哲思,更富有某种精神指向,赋予了抒情字句间宗教般的圣光。诗人还惯于在作品中展示隐含的人生态度,让读者在一咏三叹中去辨析,这也正是凸凹诗歌的一大特色。所谓言露而意无穷,诗的魅力便由此而产生。
凸凹在近20年的诗歌创作中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巴蜀诗坛和中国航天系统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了。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更热爱写诗。他声称“不是因为寂寞才写诗。”他认为“诗是一种道,一种生活的磨砺。”有趣的是在一次062基地诗歌讲座会上,他告诉大家说,一名女孩问什么是诗?他这样解释的:你就是一首诗,一首最完整、最纯洁的诗,而那女孩后来就成了他的妻子。在情场,他就这么浪漫,富于激情,在诗歌创作中他又十分“履行现实,创作现实,得为现实吐血!”他自称是个“淡泊的穷人”。他对诗的执着热爱,对艺术的献身精神在时下这种生活背景下的确令人感动。
而今凸凹事业有成。按理说该“知足了”,名气有了,地位有了,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凸凹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一个真正的诗人,身心可以枯槁,但诗之生命必须长生;抛弃一切杂念,抛却一切功利意识,让自己清贫、淡泊、重要的是埋头写诗……
1998年秋.成都
作者简介:孙建军,四川成都人。1971年参加工作,当过工人,也当过兵,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0年出席全国青年作家代表会议,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调入四川省作家协会工作,历任《星星》诗刊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现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副主任、《作家文汇》常务副主编,国家一级作家。出版有诗集《纯情的微风》、《善良的孩子》、《时间之岛》、《孙建军诗选》;评论集《临近诗神的道路》和长篇小说《疯人独语》、《大命运》、《非常朋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