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读城》杂志于小哩问
(2008-10-23 23:29:40)
标签:
说成都杂谈 |
分类: 访谈凸凹 |
诗成都
——答《读城》杂志于小哩问
1.你在成都生活了多久?
凸凹:我零岁到六岁生活在成都,三十一岁至今生活在成都,共计二十一年。一些时间在成都,一些时间在非成都,因此对成都我是有比较的,有发言权的。
我恐怕到死也不会离开成都了。
2.你对你现在的成都生活方式有何感受?主要是指成都宜居、休闲方面。
凸凹:成都是一个节奏很中国的城市,有像唐代一样的幸福指数,这个非常好。是周遭的快衬出了成都的慢,责任嘛当然在周遭。跑那么快干吗?不明白他们急啥?我相信跳楼、神经、减寿、想象力匮乏都是快惹出来的祸。快是一辈子,慢是一辈子,而后者明显比前者舒服,所以我们干吗不慢一些呢?
经济发展的快,指标的跨越式增长,迟早会遭到环境、金融危机、道德等方方面面的惩罚,迟早会被证明得不偿失。
一个城市的好,人们可能会更能记住它饮食味道的好。胃都被成都占领了,还有什么没被它占领呢?
不太热、不太冷的温度,也显示了成都的安逸。
美女、和风细雨、文化、友好、包容,等等,这就是成都。
当然,成都天空的不高远,太阳的稀贵,春天和秋季时节的一闪而过,也是让人遗憾的。
3.作为一位著名的成都诗人,你诗意的生活,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
凸凹:晒太阳,泡茶馆,偶尔旅游一下,开个托儿车一开开了四年才肯罢手。
工余时间,上上网,写写诗文,做点诗事,甚至兼个桃花诗村村长当当。
喝点小酒,吃点串串香,逛逛打折书店,看看电影,洗脚、蒸桑拿,看演出。
李调元说“自古诗人例到蜀”。不仅古代,现在也是。外省诗人络绎不绝像赶场、赶庙会一样赶成都,已是一道人文景观。与外省人神侃,那感觉,嗨,不摆了!
长时间,一个人,发呆。
不知这些算不算诗意的生活。
4.请简单地谈谈你对现在的成都的一些想法,或是建议。
凸凹:城市建筑看不出成都的符号,无法把自己与别人区分开来。我认为“诗意成都”是成都最好的定位,因为她包纳了历史、休闲、美好、艺术、节奏、智慧、奇妙、善爱、环境、宜居等诸元素。
因于此,成都应多多吸纳诗人和丽女前来居住。因于此,成都应向“创意之城”、“自由之城”、“个性之城”发展,使其成为诗人的特区、诗歌的特区。
中国是“诗中国”,成都是“诗成都”。
5.您的简历?
凸凹:请有兴趣的人上网查吧。没兴趣的人说了也没用。对不?
200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