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烛/戏说诗人凸凹

(2008-08-20 22:36:20)
标签:

手艺坊

凸凹

凸凹诗歌

洪烛

评论

文化

分类: 评论凸凹

戏说诗人凸凹

——读诗集《手艺坊》有感

(北京)洪烛

 

诗人凸凹,川人凸凹,既爱江山,又爱江湖。既爱李白,又爱杜甫。既爱豪放,又爱婉约。既爱抒情,又爱叙述。既爱传统,又爱先锋。既爱真理,又爱谬误。既爱自由,又爱约束。既爱群居,又爱独步……作为诗人,他的胃口是否太大了?太像一头杂食动物:既爱食草,又爱食肉。在他理解中,诗歌观应该向宇宙观学习,有容乃大。他的兴趣无法局限在某一种陕隘的文体上:既爱文学,又爱艺术。好诗就应该是杂种:混血的程度越高,越能创造异端的美。面对一部包罗万象的诗歌史,凸凹既爱大宗师,又爱小人物。

爱人都是爱的俘虏,情人都是情的俘虏,诗人也不例外:诗的俘虏。只不过在被缴械之时,凸凹偷偷地留下了一杆笔。为了用来赞美自己的征服者。与其说他受缚于诗,莫如说是一种自我束缚——天底下所有的情网都不可能由别人编织的。灯蛾扑火?那是在向火索吻。

诗跟真理一样,是说不清的。但这并不妨碍凸凹怀着为真理而献身的态度服役于诗。越是模糊的事物,越能构成明确的信仰。

别再提什么纯文学了。在凸凹心目中,文学本身就应该是杂种,就应该有杂质,由风俗民情、历史地理等等混血而成。它不能只是一匹纯种的马,做来历不明的野马吧,或许会给人一个惊喜。说你是纯文学作家你以为就高贵了?凸凹宁愿做文学的贱民,种不了鲜花就种荆棘,后者其实更有生命力。正如凸凹反对假模假样的纯文学,我也反对纯诗的概念,它注定是人工养殖的。

诗在创作时不会想到类型化,在完成后还是可以归类型的。也许不存在类型化诗人,但类型诗歌将出现,甚至早就出现?说起唐诗,可细分为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赠答诗、爱情诗、悼亡诗……这些作者写诗时不会想到自己是边塞诗人或田园诗人什么的,但他们的作品因题材与风格划归各种类型,构成文学史上一座座巅峰。类型是为历史预备的,甚至就是由历史评定的。执意成为某一类型的诗人固然可笑,但一个诗人的作品应在某一类型中有所突破,才对文学史有意义。如果不能成为全能冠军,凸凹至少要打破单项的记录。大诗人应该具备这种使命感。

凸凹写诗,为了偿还一笔不知什么时候欠下的债务。也不知是欠谁的,但总能听见某种催促的声音。他必须飞快地写,才能尽早赢得想像中的轻松。偶尔被一个句子绊住了,会觉得欠下的更多。

离诗坛还是远一些比较好。凸凹总想避开诗人密集的地方,为了找到一片诗的无人区。

怎样由政治的诗歌转变成智慧的诗歌?只能如此了,把“诗言志”改写为“诗言智”。不要盯着窗外的大世界或大时代看个没完没了,相信吗,凸凹头脑里也有一个小社会?

诗可能是无用的,但不是无意义的。诗的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用处。诗人同样如此。

与艺术不同,泥石流从来不分什么主流或非主流,它只管渲泄,只管从渲泄中获得满足。所以,凸凹早期的诗还是有点矫情了。

任何一种风格都是双刃剑。凸凹年轻时即遭遇的现代派更是如此。他既从现代派汲取了营养,又多少中了点现代派的“毒”。因为写作时,早期的他总面对着一个塑造出来的不自然的自我。也许,他曾付出惨重代价:因大面积灌溉的现代派思想不能消化而失去自己原始的血。好在凸凹已学会排“毒”。好在凸凹已重塑一个有力的自我。且看凸凹诗集《手艺坊》。诗人凸凹是同一座飞机场,却承担着不同的使命:这首诗为了让想像起飞,因而是激昂的;那首诗为了让想像着陆,因而是低亢的。时刻警惕想像的破灭,那无异于一次空难。

不了解古典及其秘密,无从谈论现代。即使所谓的现代派并不是石头里生出来的,也有它的来龙去脉,若干年后,它也将冷却,成为未来的古典。我们都是古典的孩子,哪怕成心想做它的叛徒。却不可能给自己伪造一个父亲,以达到反传统的目的。尤其在经典还活着的时候,甚至无权自称为传统的遗腹子。

我们都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二道贩子。所谓诗人,即活着的古人。应当以此为荣。诗歌早就成为历史了,可古老的诗人仍然需要找到新的传人。

 

 

作者简介:洪烛(1967— ),原名王军,生于南京,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出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 《我的灵魂穿着草鞋》《梦游者的地图》《眉批大师》《拆散的笔记本》《中国美味礼赞》《千年一梦紫禁城》《北京A to Z》等数十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