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知遥/在历史的间隙中寻找人性的深度

(2008-08-17 09:35:16)
标签:

凸凹

凸凹诗歌

马知遥

评论

文化

分类: 评论凸凹

在历史的间隙中寻找人性的深度

——简评诗人凸凹的诗歌

(山东济南)马知遥

 

读凸凹的诗歌你会被迎面而来的风尘所感染。他的诗歌几乎都与行走有关,与他脚下的土地有关。而且你会感到他的那些诗歌又不能和时下那些简单的记游性质的应景诗歌相提并论,他往往在自己的人文地理中渗透了对历史和土地的领悟和深刻的质疑,而且这些思考都无一不是最终指向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拷问。一个好诗人可以没有很好的技巧,但不能没有胸怀;他可以没有前卫的时尚写作,却不能没有历史感和批判意识。凸凹的诗歌比起时下流行的口语写作,他似乎有些“落伍”,他的写作用充沛的情感来营造密集的意象,通过排山倒海甚至是泥沙俱下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切身的感受,这也会让时髦的写作者们有些不屑。但文学从来没有先进与落伍一说,只要有人类就要有情感就要有诗人来表达,而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将人类深刻的情感表达出来去感染人这就够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赞赏凸凹的坚守和他禀赋的人文情怀。

看《西北十记》你会感受到诗人在洪荒和僻野里寻找民族文化的精神源泉,寻找撼动人心的苦难的执着精神。诗人写道“黄土平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聚义,又分开/农区与牧区在这里碰头,又分开:/东边绿荫蔽日,田畴涌浪,西边草原广袤/牛羊如云。海拔与星星在这里晤面,又分开/大风与碎岚在这里接头又分开。战争/与和平在这里对话又分开。政治与婚姻在这里联合又分开。”作者借写地理其实在循序渐进的表达中表现着对人生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在景情的相互交融里让一首诗歌获得了体验的深度,祛除了表面化和情感的浅显。而且整首诗歌中贯穿其中的大气磅礴也体现出诗人开阔的胸怀。“所有的分开,都在回头,像草原上奔跑的羊群/突然驻足,一望无际地回过头来/”何等开阔而辽远的景象啊,那些历史的瞬间都和牛羊一样,无边无际的它们突然回头的刹那,你只能感受到辽阔和无声的力量。那是这片土地的也是历史给予的。在《去腾格里沙漠,或玩沙》一首中,诗人用同样饱满的激情表达着对这片死亡之海的仰慕,在人与自然的比较中,诗人这样写:“人,变得比沙漠更疯狂——我们的疯狂/真的可以令那比天高、比地球大的沙漠的疯狂目瞪口呆/或者正好相反?离开现代设施/滑沙百米,/一种声音以六十度的倾角/突然冒出:它是沙漠怦怦的心跳,还是/那些打种的声音,古城、绿洲和亡灵的声音?/而包兰线上,比大漠孤烟直的火车,正在小草格的长河和圆圆的落日里/王维那样飘然走过”。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将大与小、豪放与柔美,粗犷与细腻的悖论性的结合,让两种看似相对的意象、美学追求、抒情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情感的大开大阖,也领会到沙漠的温情与暴烈。而这些复杂的情感都是诗人情感的对象化,是浓郁的因而是人性化的。

凸凹的好诗太多,他的《平安夜上游,或放灯书》《平衡木》《车出平乐,或车顶上的柳叶》《上海三记》《父亲死亡书》(四首)等等都显示出诗人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自觉的历史反思能力,而且在不经意的表达中,诗人常常巧妙地将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思索自然地得到了阐释,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诗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一颗永不妥协的有相当硬度的心灵。他与自然很近和世俗很远。在远与近的感受和观察里,他让我们感受到久违的历史的风声和丰盛的心灵世界。

 

作者简介:马知遥(1971— ),生于新疆阿克苏市。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发表论文5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小说诗歌散文集共11部,翻译1部。现居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