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写作:一种用劲很大的拓荒性质的慢工细活

(2007-06-18 10:49:54)
分类: 凸凹评论
   元写作:一种用劲很大的拓荒性质的慢工细活

——诗学丛刊《元写作》第一卷札记

文/凸 凹

 

柏桦曾经说过,他最喜欢的生活是回到唐代,在遂宁,穿平底布鞋,做一个诗人。至今仍穿平底布鞋的柏桦为何如此倚重遂宁,是“遂宁”取意“安宁”,是贾岛在此任过县令,还是其他什么因由,我不得而知。但自从柏桦有过这个放言起,我就特别留意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和“小成都”之称的遂宁了。

真是一种机缘,二○○七年春天,我收到的这本以“贾岛治下:七个诗人和一个批评家”为主题的诗学丛刊《元写作》(胡亮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2月版)第一卷正是遂宁籍诗人、诗评家的纸上集合。“七个诗人”指的是安遇、杨然、三原、吕历、何弗、胡应鹏、白鹤林,“一个批评家”指的是胡亮。这个,与柏桦的放言有关?表面上看显然关系不大,因为其差量已逾千年。但我坚持认为,这个集合的出现,自是唐代遂宁诗歌存态的悄然延续和当下反照——我相信胡亮也有这个认为,否则,他就不会将“贾岛治下”四字赫然搬上封面了。

胡亮跨过他二十一岁的河流时,从诗人到诗评家的角色不经意得以转换。这个选择和转换的正确性在于,他乘坐自己十余年间形成的一大批诗歌批评文章的小火车,终于轰隆隆成功抵达中国七十年代出生诗评家代表人物一线阵列。

与长年自己十九岁的优秀诗评家燎原相仿,胡亮也是一个未享教授俸禄但又深具学院派修为和民间风骨的智者。他擅长细读、个评并有将古今、中西事理和经验熔为一炉进行诗意而富丽表达的很好的手段。但令胡亮苦恼的是,当他回望自己的诗学作品和批评活动时,竟不能予以恰当、准确的命名——直到二○○六年秋天,他终于脱口说出:元写作(元批评)。

元写作(元批评)既是胡亮诗学作品形成实践活动和批评活动的统谓和命名,又是一本刊物名称。

作为一本不定期出版的刊物名称,通读诗学丛刊《元写作》第一卷后得知,这是一个承载胡亮个人元写作(元批评)诗学主张、诗歌批评以及承载部分被元写作(元批评)关注的诗歌作品、诗人和其他的个性化平台。《元写作》第一卷关注的是遂宁这个地域,这意味着元写作(元批评)从遂宁出发了。同时提供给我们的信号是,从遂宁始,它将一个版块一个版块地予以关注:“第三条道路”、“元写作(元批评)众说”、“八十年代巴蜀先锋诗歌”……直到拼成能充分满足一个青年批评家野心的元写作(元批评)版图,直到元写作(元批评)版图成为中国诗歌批评版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诗学实践活动的命名,我以为的元写作(元批评)的核质是什么呢?

元写作(元批评)是一种处女写作。一方面,写作主体用一种近乎处女态的深闺式的包括诗学观点、行文风格、语言范式等在内的非常陌生化的写作姿势进行自己的批评活动——从细处看,它强调从源头、从根脉、从最远撒网;从大处看,它主张从宏阔、纵深、近处收网。元的空间形状呈圆球状,是老子所言的天地初开时的“混纯”状态,元的时间形状呈线型,像一枚指针,用变量的半径对空间进行覆盖性反复扫描。另一方面,它关注的对象是呈未开垦的、被遮蔽的、不明了的处女态、深闺式的一种存在:或一个人,或一首诗,或一个流派,或一种集合,或一宗现象的另外的那张脸。因为是一种诗学意义层面上的处女行为和与处女产生关系的行为,故元写作(元批评)是一种用劲很大的拓荒性质的慢工细活——它同时也是戳破或修复诗歌处女膜和闺门的最快最直接最本初的终极写作:它让后来者望而却步,绕道而行。

关于元写作(元批评),我赞同这样的观点:树才说像尼罗河的源头“童尿般从一条岩缝淅沥流出”;胡亮说:“一个男人大声嚷道:‘让这个孩子说,听这个孩子说!’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那个孩子开始讲话。”

住在小城里的胡亮在反复的字斟句酌中找到了自己夜灯下最大的乐趣。仅就胡亮文字的美学反映来说,即使文章中没有观点、哲学、引文,就把它当闲文来读,也让人读得下去,也是一种享受——也许他正是靠这个把自己与其他同仁区别了开来。胡亮善于在荒凉中发见生机和清泉,但他的宽善心界、批评口岸和公务员时间的大量挤占却让他削减了苛评的尺度,以及更多地将笔触伸出个评之外以获得对更大面积的诗歌进行整体梳理、研究和批评的收割与筑仓。

元写作(元批评)注定为胡亮带去相思、痛苦、艰难、光荣和幸福——这一切,也会被元写作(元批评)不漏一项地尽数带给我们的诗人和诗歌。“在我看来,从这样强烈的相互吸引中/最终将会引发终极的真理”([波]米沃什《在月亮》)。

 

2007.6.8上午成都龙泉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