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历史学家孙正容

(2021-06-14 12:57:55)
标签:

瑞安中学

前辈名师

名师风采

红烛春秋

孙正容

分类: 瑞中名师

著名历史学家孙正容

“才识学三长,史笔如公今有几;

  诗书文兼善,多能艺事足千秋。”

这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张慕槎为历史学家孙正容撰写的挽联。正容先生从事教学、教科研工作五十五年,潜心敬业,学识渊博,著作等身,桃李满园,无疑是受之无愧的。

孙正容在孙桥小学读初小时就聪慧过人,能赋诗作对,即以“诗童”而闻名。就读县立中心小学高小,各门成绩均名列前茅。瑞安县小离著名藏书楼-—玉海楼近在咫尺,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古籍,每每流连忘返。因深慕晚清乡贤大儒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的学问博大精深,自取学名正容,字端庼,立志继承先哲遗志。从此沉浸文史,阅读了大量文史典籍。

1926年,他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初中毕业,没有去报考高中,而是借用族叔孙济川的高中文凭,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中央大学)史学系。这超乎常规的“跨越”,可见他扎实的基础学识。

当时东南大学史学系人才荟萃,名师云集,他受业于柳诒征、陈汉章、雷海宗等鸿儒门下,博览群书,发愤攻读,学业大进,撰写的《三皇五帝传说由来之蠡测》发表在《中央大学半月刊》,针对当时“古史辨派”讨论三皇五帝的传说,提出自己的见解,初露头角。

1931年1月,他读满学分,提前半年毕业,在浙江省立第五中学(绍兴一中)任教。1933年被杭州高级中学聘为历史教员。1935年至1936年,他在《文澜学报》发表《南宋临安都市生活考》及《清咸同间购轮还轮事件始末记》,在浙江史学会会刊发表《唐虞让国之社会学解释》《本国史时期划分的研究》等论文,其中《南宋临安都市生活考》,就南宋临安城的位置、人口、食货、市政、街坊、教育、娱乐、风俗、宫廷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堪称宋史研究之力作。1937年前后,他还结合教学实践,编著《高中新本国史》(全三册),由世界书局出版。该书再版十余次,成为当时全国最畅销的历史教科书之一。

1938年杭州沦陷,他随杭高迁到丽水碧湖,在省立临中任教历史。临中分为联高、联初、联师后,他任教联高。1940年曾一度兼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讲师。1941年至1942年,他先后担任省临时中学第三部主任、浙东第一联中校长,率领来自沦陷区的师生,辗转于浙南、浙西的崇山峻岭之间,明确表示要与学生同生死,共存亡。在艰难困苦环境和条件下,他致力于提高民族文化事业,呼吁发挥历史的道德作用,强调梳理本国的光辉历史,宣传历史上忠义人物,进而发扬民族精神,恢复民族自信心,以历史演化论的观点来诠证中国抗战必胜的理念。

1943年初至1946年夏,他先后受聘为中正大学文史系副教授,暨南大学历史教授、国立英士大学历史教授。1946年4月15日,应瑞安中学邀请,为高中部纪念周讲演“建都问题”。1948年因患肺结核,回家乡瑞安疗养,1949年2月受聘瑞中任教达七年之久。

他讲课艺术精湛,且擅长诗词书法,博学多识,诲人不倦,在扶掖青年教师方面留下不少佳话,颇受师生爱戴。曾在瑞中任教的马允伦老师在《难忘的岁月》一文中回忆:“孙正容老师,在大学时便教过我的历史课。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能够进入这所名牌中学瑞中任教,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兴奋,同时从老教师们身上,也受到了熏陶与启迪。转教历史以后,更经常向孙正容老师质疑问难,受益非浅,也使我在历史教学和著述方面,逐渐摸索到一条门径,奠定了一生所走的道路。”

后来马允伦成为温州师院副教授,无论在历史教学还是著述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先后出版《中国古代政治家故事》等36部历史读物,还发表了历史论文、历史小说、历史故事200多篇,发行量逾300万册,著作和文章总字数超过300万。

著名历史学家孙正容
(《朱元璋系年要录》孙正容著)

1956年8月,孙正容调往杭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58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他为浙江师范学院的创校元老之一。1963年,他完成近百万字的《中国通史讲义》及《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种种》的长篇论文。

“文革”动乱时期,他经受了严峻考验。1970年,浙师院被撤销,他毅然拂袖而去,以退休表示对“四人帮”摧残师范教育的抗议。

粉碎“四人帮”后,春回大地,他的教授职称得以恢复(当时浙师院唯一的教授),被任命为历史系主任,后来还担任校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历史学会顾问等职。解除精神枷锁后,他精神振奋,每天都是争分夺秒地伏案研究、撰著,曾赋诗言志:“晚景情更迫,流光度莫虚。”先后与他人合作校点出版《鸿猷录》,在《浙江师范学院学报》《历史知识》等刊物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文章研精钩深,补苴罅漏,或攻错指謬,力创新说,或显隐阐函,独照隅隙。不因袭陈言,自出机杼,立一家之言;不好丹非素,行文明晰,且言之有物,深受读者好评。

在古稀之年,他仍承担省“六五”重点科研项目《新明纪》的编写。该书约二百余万字,第一册四十万字的《朱元璋系年要录》1983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84年当他正孜孜不倦继续撰写《新明纪》第二册时,不幸发现患了直肠癌。在浙医二院住院治疗期间,无论是节日假期,还是严寒酷暑,他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做好《新明纪》第二册的定稿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感动敬佩。

著名历史学家孙正容

他治学严谨、博学多才,精于明史研究和古籍整理,是一位造诣精深、卓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擅长诗词书法,还是多才多艺的诗人和书法家,曾任西湖诗社理事,诗风浅白平实而意蕴湛深,词风兼婉约豪放之长。在教育生涯中,他曾授课于中学,又传道于大学,所授课程,贯通中西。在中学与大学的教学中,一方面孜孜于普及历史知识,一方面又深耕于史学研究,在历史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津梁作用。

他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桃李芬芳,后继有人,徐规、丁铭楠、苏寿桐、胡玉莹,王正平等众多学生都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高校的教授专家。他热爱浙师大,逝世之后,夫人茹平根据其遗愿,将毕生珍藏的1000多册线装古籍等珍贵图书赠送浙师大历史系。


【人物简介】孙正容(1908—1985),谱名庆加,字端庼,晚号乔叟,瑞安仙降孙桥人。1931年国立中央大学史学系毕业。历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温州师范、温州中学、瑞安中学等校教员,及浙江大学讲师,中正大学副教授,暨南大学、英士大学、浙江师大教授。编著的《高中新本国史》,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之一。专著有《朱元璋系年要录》等。《瑞安市志》有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