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木鱼
木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49
  • 关注人气:3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开神秀齐云山(上)

(2010-12-12 12:58:24)
标签:

齐云山

白岳

月华街

小壶天

太素宫

分类: 云水逍遥



 http://s6/middle/48d2c2f8g972eb1c08605&690

名冠江南第一山,乾坤故设石门关;

重重烟树霓云里,簇簇峰峦缥缈间。

阑夜松声惊鹤梦,半龛灯影伴人闲;

忽闻环佩珊珊度,知是神仙月下还。

                        ——元·郑玉《白岳》

未上齐云山,对此山浑然无知,别说概况,就连山名也不知道是哪几个字。

当然,这只能怪自己孤陋寡闻。齐云山其实颇有名气,和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和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及金鸡岭并列为华夏四大丹霞奇观,素有 “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说。六下江南的清乾隆帝,可谓见多识广,也金口大开,赞其为“天下无双胜景,江南第一名山”。如今,齐云山也是榜上有名,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集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丹霞地貌、湖光山色于一体,与黄山、九华山鼎足皖南,相映生辉。

齐云山原名白岳,位于安徽黄山市休宁县境内,和黄山南北相望。“黄山白岳相对峙,细看从来无厌时。”明戏剧家汤显祖也曾诗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其“黄白游”,黄即黄山,白指白岳。据传,明嘉靖世宗曾为求子亲驾白岳,见高峰耸立,如“一石插天,与云并齐”,便旨令白岳改名齐云山。

那天,夜宿休宁,在同行的鼓动下,偷得浮生半日闲,大清早便顺路拜访距县城15公里处的齐云山。凭汽车导航仪的指引径直到了景区缆车站。上缆车,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层峦叠翠、云蒸霞蔚;曲江碧水、田畴阡陌;绿叶红枫、五彩斑斓;一派美景,尽收眼底。

后来听说如改为步行,从登封桥起点,到景区入口望仙亭,也仅8里之遥,沿途有步云亭、登高亭、海天一望亭、凌风亭、松月亭,古朴简洁,沧桑大方,值得一看。然而人生总是有得有失,鱼和熊掌有时不可兼得也!

进景区走过一段绿荫掩映的山路之后,便是横跨桃花涧之上“梦真桥”。这座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石桥,左倚榉树,右临丹崖,显得古朴而典雅。那让人梦想成真的“梦真桥”和寓意一举成名的榉树,被学子们尊为祈求学业最为灵验的地方。怪不得山下的小县城休宁,历史上出了19个皇帝钦点的状元,数量居全国之首,被公认为“中国第一状元县”。直面萧瑟的秋风,轻抚斑驳的石栏,不由颇感遗憾:我生也晚,来也晚也!

过桥为栖真岩,乃唐乾元年间(758年)齐云山道教开山鼻祖龚栖霞传道修行之地,明代时建http://s6/middle/48d2c2f8g7584b896a0a5&690
有道观,现残存石坊,遗址荒芜,难以近也。旁边丹崖上勒有黄色的“寿”字,为慈禧太后手笔,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雄浑遒劲,饱满圆润,寓“九九归一,六六大顺”之意。

慈禧一生祸国殃民、专横残暴,但却是个孝女,她为其母七十大寿不仅书写了“寿”字,还分别用满汉文撰诗曰:“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人是感情的动物,有其多面性。慈禧也应如此。

游齐云山要过三个天门。“一天门”是个天然的洞门,形如靴印,人称“崖下窟窿”,传说是玄天大帝与地藏王为争仙境宝地,斗法时一脚踹出来的。两位天界达人都为这块风水宝地而拼死力争,齐云山的绝美神秀由此可见一斑。

从逼仄的山道进入一天门洞府,顿时豁然开朗,四周峭壁耸立,石刻碑铭星罗棋布,琳琅满http://s9/middle/48d2c2f8g972f3dd1b1f8&690
目。摩天抚地的崖刻:巨笔如椽,雄劲豪放,气势不凡;精雕细镂的碑碣:飞龙走蛇,俊逸潇洒,风格迥异,艺术的宝藏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凡是名山古岳,总是少不了摩崖石刻,但齐云山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也属鲜见。据统计,齐云山的各代摩崖石刻和碑铭原有1000余处(件),历经岁月侵蚀及人为破坏,尚存石刻567处,其中摩崖石刻335处,碑刻232块。齐云山真不愧为一座天然的金石艺术博物馆。

二天门和三天门系人工修筑,没有多大特色可言,筑有三个天门不知是否寓含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导游说,只要你穿越了这三个天门,就象征着脱离了“俗世凡尘”,来到了道家仙境。

齐云山深藏着一个道教村落,据《齐云山志》记载,明代鼎盛时期,山上有宫、观、殿、院、馆、楼、阁、亭、台等大小道教建筑108处,每天朝山香客达3000人之多。这里一直来道观与民居相间,道士和山民杂居,至今,还住着二十来户山民一百多号人,虽清静幽寂也并不缺人间烟火。

贯穿村落的是一条长1.5公里的“月华街”,也称“月华天街”,这是山上的街市,充盈着古朴和幽雅。她悦耳并富有诗意的街名也有其来历:如果隔远相望月华街,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和巍峨肃穆的道观宫宇,若隐若现地围聚在半圆的山腰翠绿之间,形似弯弯的月牙,令人浮想联翩。睿智的道家取其名月华街,是以得日月精华之意。

逶迤的月华街循着山势忽高忽低,周边的一些建筑因年久失修,看着不免有些寒碜落寞,不过,这种宁静与清幽、沧桑与古朴,是以往逛街从来没有过的感受。

月华街长生楼旁边有一个明代石坊,洞门呈葫芦形,上有“小壶天”三字,洞内开阔,为历代http://s16/middle/48d2c2f8g972f2cd0114f&690
道士论道炼丹处所。一侧为石窟,按图索骥,隐隐约约可看到一些神秘的印痕,据说是恐龙的足迹,没想到在此还可寻远古遗迹,发幽古思情。另一侧为百米渊谷,飞鸟不渡,颇感凶险,自然不敢探身俯视。崖壁上还刻有“飞升所”等字,据传齐云道人张正一就从这儿羽化成仙。漫游在澄明脱俗的洞天福地,凡尘的喧嚣,名利的羁绊,自然会置之脑后。此时此刻,纵然不能成仙成道,也可得到舒心的清闲。

月华街上最负盛名的当数太素宫。当年明世宗三旬无子,张天师为其在齐云山建醮求子,应验后嘉靖帝龙心大悦,下旨敕建了“玄天太素宫”。从此,齐云山声名远播。可惜,太素宫在十年动乱中没有逃脱被毁的厄运。

1994年按原样重建的太素宫,背倚玉屏、东钟、西鼓三峰,面对孤峰独立、雄壮挺拔的香炉峰,在这仙风道骨之地,钟、鼓、香炉浑然天成,不由令人叫绝。香炉峰形似香炉,云雾飘渺之时,或隐或现,特别玄妙。正如诗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香炉峰峰顶上原来还有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的铁亭和香炉,但早被大炼钢铁运动给毁了。铁亭已于1983年重建,但劫难不应当忘记,祈愿人间再也不会有此类暴殄天物之举。(待续)

 

http://s3/middle/48d2c2f8g97aef60a9192&690
                                                           (香炉峰)

http://s3/middle/48d2c2f8g972f45e85922&690                                                           (一天门)

http://s10/middle/48d2c2f8g972f573ddcf9&690                                                            (太素宫)
    http://s7/middle/48d2c2f8g972f64511a46&690
                                                               (摩崖石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