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沙茶面

标签:
人生漫步2025 |
分类: 人生漫步 |
一碗沙茶面
2025年3月1日
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也孕育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尤其地方小吃就是它的“代言人”,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气候、物产和饮食习惯,吸引南来北往的人们向往品尝留恋。沙茶面无疑就是厦门小吃的代言人之一。来到厦门,自然来一碗沙茶面。
来厦门之前,做了功课。厦门的小吃真不少,沙茶面、海蛎煎、烧肉粽、花生汤、烧仙草、姜母鸡等等,一个个名字别具特色,令人遐想,垂涎欲滴,食欲大增。沙茶面位于厦门小吃排行榜前十名的首位,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关注。
厦门沙茶面起源于东南亚华侨引入的沙嗲酱,因厦门方言谐音为沙茶而得名。沙茶面柔和吸收南洋风情与本土特色,成为闽南饮食文化融合的代表,厦门最具标志性的美食之一。
厦门沙茶面主料为碱水油面,常配猪大肠、炸豆腐、豆芽等辅料,其精髓在于汤头,用沙茶酱搭配高汤熬制,沙茶酱由虾头、蒜、辣椒、花生等数10种香料经油炸、研磨、慢煮而成,色泽红亮,口感爽滑,味道香辣,鲜咸,微甜。
来到厦门的第二天,游览鼓浪屿,回到厦门火车站,因这里距离我所住的酒店并不远,放慢脚步,徜徉街头。
猛一抬头,发现一家沙茶面小吃店,一间门面房一分为二,左边作坊里是一位婆婆,想必做面的技艺早已炉火纯青。右边食客间空空荡荡,没有食客。正好,那就这家儿吧,婆婆可以不慌不忙精心给我做碗沙茶面。
走进小店,点了沙茶面,婆婆很热情,满脸笑容欢迎我的到来。找好座位,放下背包,跟随婆婆来到了作坊间。
婆婆拿来铁锅,点开燃气,掀开容器的盖子,舀了几勺高汤,准备好碱水油面:“我这个汤头可香了,熬了许久,边吃面边喝汤,好好品味!”汤沸落面,最后婆婆加入了牛肉,炸豆腐,豆芽等辅料。
“不是常配猪大肠吗?”看到这里,不禁些许诧异。
“现在人们都注重养生,怕吃胖。我不再添加海鲜和猪大肠,改用牛肉,一会儿尝尝看!”婆婆微笑着回答,一边搅动着辅料。
回到座位,给手机充电,点开相册,静等婆婆的沙茶面。
不大会儿工夫,婆婆端着热气腾腾沙茶面走了出来,只见碗中放着小勺。沙茶面碗刚落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舀起汤头,蜻蜓点水般慢慢品尝,香气扑鼻,鲜美之味点点渗透,激活点燃味蕾,转换手位,接着拿起筷子,左手喝汤,右手吃面,汤鲜,面香,料正,顾不得说话,尽情享用。
也许是从众心理,随后进来了好几位食客。从谈话中,他们多是老客户了,彼此间心照不宣,客气又健谈。也许大家都懂得熟人多吃二两豆腐的缘故吧。氛围融洽又温馨。
正吃得津津有味,抬头望见旁边有个公交站点,便问起婆婆有哪几路车可以到达浦南新村的东浦一里。
“43路!”还不等婆婆回话,后座传来一位女性食客应声回答。
扭头,原来是一位年轻美女。
“我对那块比较熟悉,你可以在站点再确认一下所到的位置。”美女放下筷子,站起身,扫码付款,来到我的面前,温和地说道。
看着美女离去,内心暖暖的。此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流如织。一个外地人,再没有比这个雪中送炭,犹如一颗夜明珠,航标灯,不再迷航,可以有的放矢地抵达目的地。
明白了公交车,踏实下来,不用再网约车,来去匆匆,可以从容零距离触感厦门风土人情,不夜城的热闹与繁华。
心中无事一身轻。心情爽朗,饭菜更香。一碗沙茶面,连吃带喝,吃饱喝足,看看手机电量也充好了,心满意足,扫码付款,准备离开。
“吃好了?味道咋样?”婆婆走过来,满脸笑容。
“很好吃,手艺棒棒哒!”我意犹未尽,冲着婆婆伸出大拇指,满怀感激。
“欢迎下次再来,我会不断改进,一定会更好吃!”婆婆自信满满,坚定地说道。
“一定来,谢谢!谢谢!”我随即诚恳回应。
是啊,婆婆凭借多年烹饪经验,没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求变创新,与时俱进,既要让食客吃出厦门小吃的独到韵味,更要吃得营养科学健康,彰显厦门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无处不在,让一座城市散发魅力,永葆活力。
公交车上,窗外的繁华,热闹的街道,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涌动着青春气息。
一碗沙茶面,品出了厦门小吃韵味,兼收并蓄,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干成事,正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践。无数个沙茶面婆婆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才使得一个个地方小吃文化得以继承延续和发展,历久弥新,名声大噪。无数个美女食客当地居民,热情好客,待客如亲人,无形中提升了一个地方整体素质和品味,游客蜂拥而至,宾至如归,双向奔赴。
走下公交车,心中这碗沙茶面温暖依然,恰似岁月深处人间烟火的凝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