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风作业:繁华中山路(慢走厦门之三)

(2015-04-21 09:54:55)
标签:

散文

繁华中山路

黄静芬原创

分类: 私奔山水(行走)

繁华中山路
黄静芬

采风作业:繁华中山路(慢走厦门之三)(图片取自网络,借来一用。谢谢不知名的摄影师。)

 

在厦门,哪条路最繁华、最历史、最人气、最厦门?相信所有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中山路。

中山路,盛名远扬的一条路。1920年,“厦门市政会”成立,规划设计厦门街市马路为“四纵七横”,中山路为规划中的“七横”之一,因此,中山路在1925年得以始建,建成后,长约1200米,沿街均为闽南风格的骑楼建筑,在日据时代,它被称为大汉路(1933年-1945年),自开街以来,中山路一直是厦门的商业龙头、经济中心。如今,中山路西起轮渡鹭江道,中跨思明南路与思明北路的分界点,东达新华路,与公园南路相连。2012年6月,中山路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家住中山路附近。近水楼台,总是方便得月。我便有好福气,常常择一空闲时间,出家门,沿窄窄小巷缓步走,几分钟后,就停驻于某个小巷口。小巷口,仿佛时空转换地带:身后是石板路斑斑驳驳,老屋里,市井小民俗常的家长里短清晰可闻;身前是喧嚣闹市繁华富丽,建筑流金溢彩,商家卖力叫卖,游客步履匆匆。每每此刻,我便笑一笑,然后抬起脚,轻快地步入中山路。

走在中山路,我或是漫步——于我而言,中山路是一条百走不厌、百赏不倦的路:走在连片的骑楼下,既可欣赏这种在新加坡被称为“店铺的公共走廊”、在福建被称为“骑楼”的连续廊柱形成的走廊的建筑特色,看骑楼上部的立面,其西式建筑的柱廊、塔堡和窗饰之精致,又能从南洋风情、西洋柱式之间,于绿琉璃门楼屋顶、门柱的廻云纹装饰、大量的花开富贵的牡丹、扬帆出海的船舶、百鸟朝凤、子孝母慈的精美图案上,找到闽南文化的符号和中华文化的意蕴;又可感受街市的喧嚣人气和商业氛围,看各色商店星罗棋布,金碧辉煌,富有情调;还可寻找百年中山路的人文古迹:目前厦门仅存一段120米长的明古城墙,就在中山路北街口;始建于1848年的新街礼拜堂,是我国最早的、供中国人使用的基督教堂;始建于明代的万寿宫,供奉的是保生大帝;江夏堂是清光绪年武状元黄培松于宣统二年(1910年)兴建的黄氏大宗祠,每年有许多海外黄氏宗亲来此祭祖;小走马路是当年郑成功走马练兵校场的遗址;陈化成故居安然静默;清代福建水师提督署遗址依旧留存;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和闻一多居住过的天仙旅社是厦门最古老的旅馆之一,依然散发出脉脉文气……走在中山路,深厚的历史底蕴、喧嚣的市井人气、浓重的商业氛围交相辉映,所谓“繁华往事入梦来”的感怀叹旧在心,所谓“九天阊阖开宫殿”的盛世盛景在前,确实是也。

走在中山路,我或是购物——于我而言,中山路是一条最适合闲逛购物的路。作为厦门最老牌的商业街,人们提起中山路,就如提起纽约曼哈顿、东京银座、香港中环、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这条路,至今仍留存着厦门最古老的商业见证:从轮渡口往东,右边是厦门华侨银行。厦门华侨银行的前身是1877年在厦门批立的批馆,“批”在闽南语中是信的意思,侨批即海外华侨的家书,但它实际上是汇款凭证。彼时,漂泊海外的华侨皆具赡养家庭传统,所谓“南洋钱,唐山福”,华侨银行就是专为他们办理家属汇款业务的银行机构。如今,该银行仍保持原旧有风貌。继续向前直走,左边有一条小巷叫升平路,古名番仔街,附近原为洋行集中地,闽南人称洋人为番仔,此街因此得名,五口通商后,外国商人陆续来厦经商,在此附近,开办汇丰、怡和等著名的洋行。春来秋去,年华似水,现在的升平路,是一条安静民巷。

如今的中山路,过去的历史或湮灭无踪,或深埋尘封,或保留完好,现代的风华则呈现繁弦急管似的热闹之景与花天锦地似的喜庆之情:这里,经营品类齐全,名店名品云集,汇集了200多种国际一、二线知名品牌;这里,国内众多知名品牌,巧借中山路的人气和影响力,在此设旗舰店作为其品牌宣传的排头兵;这里,是本土品牌的集散地……在中山路,买一件名牌衣服,购一样高档电器,找一本最新出版的图书,订一面锦旗,寻一把新鲜草药,遇一块木质搓衣板……不论是时尚流行物品,还是偏门稀缺东西,中山路皆有,其商品之琳琅满目,让人感叹虽无“连城价值龙泉剑,倾国钱财金缕衣”,但其繁华之盛,一时无二。

走在中山路,我或是品小吃——于我而言,中山路是一条美食之路。百年老字号“黄则和花生汤店”的花生汤,其汤色乳白,清鲜甘甜,花生片酥烂不碎,入口即化;“叶氏麻糍”即卖即做,皮够Q,馅够香,连吃3个不觉多;“佳味再添小吃店”的油葱粿、面线糊、芋包好吃;“1980烧肉粽”的烧肉粽、扁食汤、沙茶面好味;“红纪德”流动小吃车的土笋冻、北仔饼配料丰富;“原巷口鱼丸铺”的鱼丸、海蛎煎不可错过;而“八婆婆烧仙草”是我的热爱,她家的生意无敌好,不论何时去,都得排长队,仙草冻、芸豆、薏仁、红豆等料理,加入甜甜蜂蜜或浓郁奶茶,握一杯,边逛边吃,那感觉,端的是惬意无比。

走在中山路,如走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现代文化巧妙融洽之地:身边是富丽堂皇的商铺,丰富物质琳琅满目,服务生笑语盈盈,而丝丝弦管声合着缠绵悱恻的女声远远传来,就见街头,一位红衣女子兰指微翘,依依呀呀唱起千年前的婉转南音,其音动情,其姿蹁跹……此情此景,与骑楼上的古旧木窗、雕花廊柱、屋檐下的小草一起,组成一幕太平盛世的场景。

中山路,是一条直通大海的路。城的繁华风情在路上,海的壮阔风景在一端。在海边,可听涛声浪曲,可沐霞光夕晖,可赏对岸鼓浪屿的迷人风姿。然后,可缓缓回头,款款注目中山路,看眼前的笙歌袅袅,看身边的现世静好。

百年中山路,繁华依旧。

(2015年4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