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市井百家村(慢走厦门之二)
(2013-12-10 09:21:26)
标签:
散文市井百家村黄静芬原创 |
分类: 私奔山水(行走) |
市井百家村
黄静芬
“百家村”这三个字,带给我的丰富联想,是活色生香的嘈杂市井,是引车卖浆者流的生活图景:屋子里,大人叫,小孩闹,或家人围炉团聚,或亲朋品茗闲聊,其气氛和谐和融,既有“慈母手中线”之殷切关怀,又有“家书抵万金”之悲欣交集,还有“落日故人情”之温情温暖;大门外,邻人清脆喊一声:吃饱了吗?门里人答:正吃呢,来一起吃呀,今日烧了好料呢;市场上,瓜果熟,蔬菜翠,鱼虾肥,猪肉鲜,熙熙攘攘人流中,小贩的热情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如此勾勒出的清晰画面,关于建筑、街道、植物,都有薄阳笼罩,散发出好看的温润光芒;关于大人、小孩、老人,都是无大悲,有小喜——所谓小喜,是日复一日,将日子过得清爽清简,不怨不恨,安然自持。
1994年8月1日,我调入厦门,由一名教师,转行成为创刊仅8个月的《厦门晚报》一员编辑,自此,成为一位厦门人。彼时,厦门日报社大楼在百家村深田路46号,厦门晚报编辑部在大楼之内。每日,我上班时进入大楼,认真编稿发稿,下班后徜徉于百家村的自强路、图强路、共和路、中兴路、新民路、蓼花路、深田路、百家村路、尚武路之间,或与一栋老别墅相遇,感受旧建筑的沧桑优雅,或在巷子间流连,欣赏闽南民居的独特风貌,或闲逛菜市场,买回绿肥红瘦的大包小袋……
如此,岁月流动,缓缓如梦,9年时光悄然逝去。2003年10月,厦门日报社办公大楼搬迁至江头吕岭路122号报业大厦。随着办公地点的变更,百家村于我,不再是日日抵达之地。如今,深田路的厦门日报旧楼已经不存,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厦门深田国际大厦。
然而,我依然怀想着百家村,不忘着百家村,惦念着百家村,空闲时,一次又一次来到百家村。
我怀想的,是百家村的田园前世。
百家村,位于厦门老城区,毗邻中山路,紧连万石植物园和中山公园,具体指白鹤路以南、虎园路以北、公园东路以东、文园路以西的范围。此范围,旧名深田内,顾名思义,昔日为一片良田池塘,阡陌纵横,有溪名蓼花,流水潺潺,岸边花草丰美,引来白鹭翩翩,飞入水田觅食,此“漠漠水田飞白鹭”之景,成就了“厦门旧二十四景”之“白鹭下田”的名闻遐迩。清时,此地建起“皇帝殿”万寿宫,供奉着清廷皇帝的禄位,为地方官员开读皇帝诏书和庆祝皇帝万寿场所,距万寿宫数百步之地,立起一块雕龙石碑,上刻“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轿”的告示;因官员们下马下轿后,必经过蓼花溪,步行一段泥泞路,才能至万寿宫,在感受“陌上花开缓缓归”的良辰美景时,官员们难免叫苦路难行,于是,清朝道光年间开始修路,将道台衙到万寿宫之间铺上大石板,铺就三里石路。从此,蓼花无影,摇曳之姿留存旧日里;蓼花溪无踪,被填成蓼花路。
我不忘的,是百家村的重要历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厦门开始修建中山公园,为解决拆迁户的居住问题,政府在中山公园东面规划修建了百余间房子,将被拆迁的人们安置于此,因是百家结社,故名百家村。彼时,这些安置房全由花岗岩石条垒砌而成,房子格局分前庭后厝,每户人家的墙体连在一起,形成排列,中间有小路隔开,小路不长,棋盘一样,又横又竖,尺子画出来一般,因规划良好、布局合理,为厦门老市区少见,遂成为厦门“模范村”。渐渐地,华侨富商在此大兴土木,建起许多中西合璧豪宅。因此,百家村一度成为厦门政治文化中心,“白鹤下田”的田园旧景被璀璨的人文风光所替代。
在时光长河里,百家村的多栋建筑,见证了具有厦门历史意义的一些重要事件。如深田路4号,门外曾是养马场,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慰问团的驻地;如深田路42号,建于1939年,曾是日军侵占厦门时期“兴亚院厦门联络部”的所在地,为日本殖民者统治厦门和广东汕头的最高机关,在这栋楼里,日寇上演了侵略厦门的血淋淋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这栋楼又一度作为中共厦门市委机关大楼,如今,这栋三层小楼,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我惦念的,是百家村的迷人今生。
在市井中,寻觅让人食指大动的各样美味,是我最欢喜做的事。如今的百家村,云集了大量的厦门经典小吃——吴记煸豆干:所谓煸豆干,指在一口平底铁锅中,自助煎一些食材,如将水嫩豆腐煸成浅金豆干,将咸粿煎得热乎乎外酥里软,将海蛎、鱿鱼、梭子鱼煎熟,将青菜炒熟……蘸上秘制调味汁,送入口,再佐以一杯啤酒,那美妙滋味,不是一个爽字可形容。阿牛章鱼:一般下午3点多开张,晚上七八点收摊,白灼章鱼冰脆鲜爽,还有腌血蚶、土笋冻,都好吃得不行。芒果蘸酱油:在厦门,最正宗的土芒果吃法就是蘸酱油吃,据说,这样可以去甜腻、助消化、防止芒果过敏,此吃法,是厦门美食中的一朵奇葩。利友咸水鸭:被誉为厦门最出名的咸水鸭,鸭肉清香奇特,酸甜微辣的蘸料独特,买一只或半只拎回家,是佐酒的一道好菜。好德来姜母鸭:焖得软软的鸭肉,切得薄薄的姜片,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实为补冬佳肴。林扁豆腐:顶着“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其豆腐、豆干、鱼丸、芋头粿、冰饼……让人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当美食足够有吸引力时,公厕就可以视而不见。”每次想起这句话,我总是一笑再笑。吴记煸豆干、阿牛章鱼、芒果蘸酱油的小摊就在深田路公厕旁,每日里,市井小民、文人墨客、各路游客纷至沓来,在街边,在石条墙体的老房子旁,边品“公厕美食”,边聊随意话题,把大好时光理直气壮浪费掉,换来欢愉心情。
一日,我闲逛于百家村菜市场,买了许多鱼肉菜,正欲离开,擦肩而过一对手牵手的母子。只听胖乎乎小男孩大声唱一句“我——爱——你”,立刻,那母亲大声说:别把我爱你挂嘴上,要放心里,你懂不懂什么叫我爱你?告诉你,你好好听我的话,就是你说的我爱你。妇人话音刚落,我忍俊不禁,大笑起来。
我的心里,立刻涌起满满的“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的娇憨与可爱,满满的俗世的稳妥与喜乐。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