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告时间:女性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泓莹)

(2009-02-15 20:10:50)
标签:

广告时间

新男女关系

泓莹书评

分类: 情感实录(采访)

    转自泓莹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c50910100cfse.html

 

女性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

泓莹

 

    读完静芬的《新男女关系》。这本书上架建议是“男女关系类社科精品”,我本来是不读这类文字的,比如千字千元的《知音》上的文字,《知音》上的文字杜撰的也多,一惊一咋,多是逮些名人烟屁、或编造离奇故事赚人眼泪的,静芬这组文字却是实打实的工作文字,作为厦门日报“倾诉”版的责任编辑,用她自己的话说,“二十四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别人倾诉”。那段时间她几乎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我曾经玩笑地说,要是我,文字未作,人倒先疯了!要扮演为人排忧解难的“知心姐姐”,谈何容易。静芬天分丰沛,感觉非常敏锐,同时具备心理学教师冷静的分析能力,当然更重要是她耐心、宽容和厚道,否则不可能将这份烦人的工作做得如此出色。

    这里的叙事绝对是生活的、真实的;文字是鲜活的、准确的,准确这两字在记实文字中非常重要,我们有太多的“报告文学”或“记实文学”与准确无关,报而不以真实告,记而心不并真诚,假大空和杜撰香艳或离奇悽惨故事一样令人恶心,那样的文字,当然不读也罢。

    真正记实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叙述小城小人物的情感故事,风险相当大:

    抬头不见低头见,你想杜撰?哪怕一点点都不行,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倾听有些雷同的男女纠葛事件,冷静地采写过程,尽量将原生态展示给读者,这是普通人生,普通人的情感生活,没有任何名人效应,居然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样的纯记实文字要吸引读者,作者首先要透过生活表象直逼本质,其次文字一定要灵动传神,能进能出,能以真诚的情感打动读者,能站到一定高度,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文章后面的采访手记。

    这些晕染着作者感情色彩的分析文字与她平时自然流露的“流水日子”有些相似又不尽相同,前者是作者日常生活感悟,流溢着淡淡禅意,后者分析百态人生,浸染着浓重烟火味与亲和性颇强的生活哲理,有人说这些文字是女权主义的宣言,其实不然,读完全书,感觉贯穿首尾的主要思想是女性必须自立,无论精神上或物质上。大概因为接受采访的对象多半是女人吧,在男女纠缠中受伤更重多半也是女性,其实作者是站在人的而不仅仅是女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与偏激的女权主义无关。

    比如“在婚姻中,不是一味付出,不是一味以你为天为地,就能得到好回报;在婚姻中,无论男女,不能忘记自己,放弃自己,迷失自己……”再比如“在赞扬梦的观念变革的同时,我希望梦的“他”也能一样进步--不要抱着“你是我的人,我要你怎样就怎样”的私有制观念了”。这些明白如口语的文字,阐述的是普遍人生的哲理,闪烁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光泽,与“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常常将男性当作对手的女权主义者是两回事吧。

    起先我觉得书商取这个书名特哗众取宠,读完这些手记倒有些释然了,拨开迷雾见太阳,哪怕乌云尚未散去,天光正在慢慢明朗,“新男女关系”,正是人人所期待的和谐关系,“新男女关系”,不能仅仅建立在女性主义基础上,仅仅从女性角度来考虑问题是片面的,女性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

    作为现代女性,静芬一些观念是相当开放前卫的,骨子里却仍然恪守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一面;这位身集诗人作家、编辑记者和家庭妇女为一身的优秀女性,具备相当柔韧的耐力和巨大能量,这些年,我目睹她写诗、工作、养家,哪一样都没有耽误……

    不要小看“家庭妇女”一词,现在人们很喜欢将职业妇女和家庭妇女对立起来,以至于一些所谓有思想有成就的女人在生活上变成低能儿,甚至以低能、或者有权利低能作为荣耀,其实这很幼稚,也很悲哀……要不是经历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本《新男女关系》,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我相信静芬将来会在文学上有新的成就,理由是她始终保持一种良好心态,面对生活,进入生活,在五味人生中寻找诗意……愿意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去读读她的诗和诗性散文。

                  2009年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