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兴:我对母亲的佩服与年俱增
(2017-05-14 21:42:33)
标签:
刘继兴母亲情感 |
最近单位的事情很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我,带领部下们日夜劳作,忙得昏天黑地。突然发现今天是母亲节,于是忙里偷闲写点关于母亲的文字。
我的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没上过学,但天长日久也认识了一些字,虽不会写,但可以读懂一些简单的书信。她心灵手巧,家里地里的活,没有不会干的,而且干起来从不抱怨,总是那么乐观。她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处世之从容,多年来我就是这样,内心无比坚强,笑对世间风雨。
母亲识字不多,对文化却十分仰慕。我们兄妹四人从小对这一点感受就特别深,于是我们读书都很努力。我父亲虽然有文化,但在家里的影响力远在我母亲之下。前一段姐姐刘香芝对我说,别看母亲已经74岁了,但头脑依然敏锐,依然牢牢地掌控着整个大家庭的宏观发展。
我笑了笑,深表认同。兄弟姐妹中,我和母亲聊的应该是最多的,对其认知也最真切。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母亲没有不关心的。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来形容我母亲,一点也不为过。家里的这点事,还真不够她治理的。母亲是个大把式,家庭之生态治理,对她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于是在母亲的操持下,我们刘家人才兴旺满门书香。儿辈与孙辈(包括外孙)中,走出了6名研究生,7名本科生,有5人在北京工作。儿孙们的工作地点从北京到省城太原,到地级的吕梁市区,到柳林县城都有。母亲早年间的规划——让孩子们在京城省城地市县城遍布,而父亲多年在乡镇工作,加上二老现在住在老家村里,刘家之人果真实现了从京城到老家村子的全覆盖——这一条线当然可以相互照应。
母亲的布局很长远,下着一盘很大的棋。坐守穷乡僻壤,却对孩子们的发展环境、思想状态可谓洞察秋毫。随便指点一二,就可让人豁然开朗。
母亲是个有故事的人,这里我仅举文化方面的例子。我儿子刘典从小就跟着我母亲,看着母亲教育孙子,对我来说是一大享受。记得儿子小学低年级时一度很迷恋脑筋急转弯,买了相关的不少书。一日,他给奶奶讲脑筋急转弯,没想到奶奶问他:什么东西越洗越脏?儿子被问住了,我在旁边也是干着急,说不上答案来。儿子的奶奶说,这么简单的脑筋急转弯题都答不出来?水!
我儿子被镇住了,一脸崇拜地望着奶奶。而我呢,也觉得母亲在那一刻太可爱了。
如今,对我在京工作的儿子刘典,我母亲的教育依然超出一筹。记得有次母子辩论,母亲说我以前对儿子严是对的,现在要改变方法,给儿子成长的主动权,因为儿子已经步入社会了。那一刻,我觉得对我们一直严厉的老母亲俨然成了慈祥的贾母,而我却是对儿子古板严苛的贾政了。
多年来的我,一直崇尚个性解放,正如歌曲《海阔天空》中唱的那样:“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而如今对儿子的教育上,却日渐凸显封建卫道士的那一套。母亲的提醒,如当头棒喝,很及时。
今年五一回到老家,母亲和父亲正在看电视,忘记是哪个台了,一档益智节目,有个谜语说:八十八,每家都有。
母亲看到我到家,一边站起来一边说:“这个谜底是米,每次的谜语我都能猜对,给电视上的电话打去,总是没人接。”
父亲在一旁说,这种节目就是骗人的,你还认真了。
母亲就是这样认真的人。父母经常打趣,生活得很有意思。二老的身体很好,至今仍下地劳动,收获的蔬菜粮食足够自家吃,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其乐融融。
同龄人的父母好多身体不好,致使我的一些朋友经常去医院伺候老人。我就和父母说,你们要养好身体,多锻炼走动,不能生病,再给我们至少十年你们身体的健康期,我们正在事业的旺盛阶段呢,可没时间在病床前伺候你们。
我这样说是开玩笑的,因为我的孝顺是父母很认可的。谁知母亲却认真了,不管谁夸她身体好,她就回答,必须好啊,因为继兴不让我们生病。
想起这些,我的心中就油然而生一股暖意。有这样的母亲,真是幸甚至哉夫复何求。
能够与时俱进的老母亲,自然让我对其的佩服与年俱增。
时间所限,书不尽言。在此顺便祝愿全天下的父母都幸福安康,寿比南山!(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