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知白守黑兄写我的文章

标签:
刘继兴知白守黑读史文化 |
分类: 友人 |
读史往事:路径
知白守黑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之山,山山高耸,座座相连,要想踏遍青山,赏尽无限风光,穷其一生而未能及也,择其一座而攀之,是为学海之捷径。一个人如果贪得无厌,朝三暮四,这山望着那山高,非但不能到达险峰,更难收获风景这边独好的好心情。此为中年读史之心路。
我是向来喜欢读史,中年之后更是痴情。然而,史山路难,难于上青天,有时仅靠勤奋往往难以达到曲径通幽之妙趣,倘若有人指一条路子,给一点启发,则可以在黑暗中摸索较短的时间。愚人在新浪刚刚开博之初,曾誓志读史,载文于博,或为休闲,或为娱乐,重领会故事,轻知其真理,故读史中得益不多,写文时有肉无骨,甚感烦恼。
有山西刘继兴者,博上相识,未曾谋面,有才学,善助人,博击千余,榜上有名。曾以建议告我说:读史不但知其表,更要知其里,读出观点,读出新意,是为真正读史者。此番教诲令我茅塞顿开。习其方,学其文,比他的葫芦画我的瓢,受益颇多。
曾有时,写《不差钱到底有多少潜规则》发于博,点击如飞沙走石,八万有余,收获颇丰,我甚心动,遂生易辙改道之欲望。继兴发觉,告我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然术业有专攻,今热史,明热娱,终不会有所成就,唯从一而终,坚持不懈,方显博客本色。我听后,寒冬如盛夏,大汗而淋漓,顿感差一点误入歧途,遂悬崖勒马,浪子回头。此事后,一句老话萦绕耳际:冲动,真是魔鬼。
后读史,甚谨慎。然我毕竟不是专家,亦非学者,充其量是一正宗草根,读史难以达其深,漏洞时常显其文,心浮气躁,顿感无路可走。继兴热心,与我切磋,每有请求,凡问必答,粗稿初出,精心斧正,文章质量渐高,对继兴佩服至极,感谢至深。
久而熟悉,方知继兴为弟,我为兄,论年龄,可称长,论才学,我汗颜。然继兴不以才少而冷我,而以友谊珍视之,视我如铁哥,待我如长兄,双携手,走史路,渐入佳境。去年,突收信一封,出于杂志社,偶感奇怪,拆之,急阅,原来文章采用之,欣喜若狂,血压上升,头晕而目眩。
倚窗临风,稍冷静,自劝仍需持低调。曾自悟:读史途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有诸多未求索,不以物喜,不宜伤身,视之如淡水,看之如烟云,此为长久之计也。否则,必穷我之途,未我之路,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冷静之下,必出佳作,此后一发不可收,屡上书刊,偶有约稿,可见才学有所长,不想人到中年又找到一条逍遥路。
近闻继兴弟著《读史》,编丛书,广纳高手,发掘草根,搭建平台,播撒文化,甚感欣慰,此举无疑为类我之草根开掘示展才华之天路,实在可喜可贺。鲁迅曾说,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如果延伸这句话,则应是: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如果和朋一起走,则这条路走得可能会更快更稳更顺畅。继兴者,虽以前碍于长兄之面子,未曾称之为师,其实为我读史路上之免费导师,遇此弟,人生之大幸。今借高考《路径》,同题为作,一吐为快。
《刘继兴读史》出版发行(聂中民)
这里的历史原来很“可爱”(路卫兵)
《读史》由他而风生水起_评《刘继兴读史》(露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