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跪乳鸦反哺,我在医院侍家父
父亲终于出院了,我如释重负。连日来的日夜陪侍,本已疲惫不堪的我,突然感觉到冬天的太阳原来也能散发出融融的暖意。
半个多月前,在省城住的父亲突发肛周脓肿的症状,母亲着急得给我打电话。半小时后,闻讯后心情十分沉重的我就迅速赶到了。连忙带他去了附近最好的医院检查。检查完我还是不放心,毕竟要动手术,非同小可啊。于是又选择了全省最好的一家医院重新检查了一下,确诊后,决定马上住院手术治疗。
从父亲住院的那天起,我便放下手头的工作以及所有事情,拿上需要看的书刊等,进驻医院,准备打一场陪侍的持久战。母亲不让我告诉兄弟姐妹,怕他们担心。我一想,都是儿女,做手术不是小事,大家应该有知情权,于是在手术前我分别给吕梁市工作的哥哥与姐姐、北京工作的弟弟都打了电话,说了一下父亲的病情,同时让他们都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此事。
这个医院的病人很多,床位根本不够用。父亲只好住在一个四人家里,其他三位室友昨晚手术后痛得直叫,因为是在肛门这个特殊部位动手术,所以其疼痛是可想而知的。身体十分健康的父亲,从未住过院,没想到67岁时还有此一劫。
父亲进了手术室,我在外面徘徊又徘徊,父亲的病患处连着我的心,揪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哥哥姐姐弟弟的电话接踵而来,语气自然很是焦急与牵挂。都要赶来伺候,还要汇来住院的一切费用。我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回答:钱我早准备好了,伺候也有我呢,保证坚持到底,你们尽管放心就是了,我随时给你们汇报事态的进展。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父亲出了手术室后依然是一脸的笑容。我明白他的刀口肯定在疼,只是他不想让我感觉到。当天晚上,我一直守护着父亲。他入睡后,由于没地方休息,我就在门口的椅子上看书,一直看到天亮,把带去的五本学术类的书都看完了。中途几次进去给父亲接小便,给他倒水喝。凌晨时分,走廊里冷风飕飕,但我依然看书看的很入神,一时忘了身在何处,今夕何夕。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离左右,父亲一直谈笑风生。别家的陪护家属问他真的不疼吗,他总是回答不疼,佩服得大家都说他是老英雄。每天的三餐,都是我给父亲买饭带回来吃。手术后,每天要给刀口换一次药。换药前,需要用温水加中药洗净肛门。我每天给父亲洗,这个时候,我感到自己才真正像个儿子,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何况人乎?
与父亲同室的病友们疼得时不时大呼小叫,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力进而减少疼痛,我不断地给大家讲各种有趣的知识与故事,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听得大家笑逐颜开,病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简直成笑星了。病友与陪侍的家属中,有财政局局长,税务局科长,汽车销售公司老总等。大家每天出去买不少好吃的东西,回来都给我父亲吃,我很感动。住院11天后,父亲出院时,大家和我们都恋恋不舍,互相交换了联系办法,并约定以后一定专门聚会。
对于父亲,我有很深的感情,只是平素表达很少而已。我曾饱含深情写下《父亲是一棵老树》。和朋友们聚会时,我最喜欢唱歌手崔京浩的《父亲》,歌词是:
那是我小时侯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每唱到最后两句,我都是泪流满面。
忘不了当年我从农村的初中考上省重点高中贺昌中学后,天刚蒙蒙亮,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去上学。半路自行车坏了,我们父子俩徒步去学校,赶走到学校所在的城市时,夜已经很深了。父亲给了我很大的毅力,使我后来受惠无穷。我出身农村的干部家庭,父亲一直是乡政府干部。可当时哥哥在上大学,姐姐上师范(后来也上大学了),弟弟也在上学,兄妹四人同时上学,父亲的那点微薄的工资自然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懂事的我一学期只花家里的90元钱,其时是1985年至1988年,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很不错了,其他同学一学期至少花家里的1000多元呢。当时我正在长身体,学校灶上的饭吃不饱,我就把一斤细粮换作3斤粗粮。周末学校有时停水,我就拿上饭缸去街上的饭店讨面汤喝。饭店的人说吃一碗3毛钱的白皮面才给面汤,我摇摇头说吃不起,于是在对方鄙夷的眼光中讨得一点面汤,自尊心自然受到极大的创伤。好在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能够聊以自慰。平时放星期根本不敢回家,怕花路费。记得好几次回家和返校,我为了省1元2角的车费,都是徒步走几百里地,肩上还背着几十斤重的书和其他物品。一边走,一边心里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成为大器,以不负自己遭受的苦难。
就这样,我练就了意如铁志如钢,这都是坚强的父亲赋予我的。后来我已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大学,入学时获得了大学全系第一名的新生奖学金,母校贺昌中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专门表扬了我。现在我的儿子15岁就上高二了,热爱学习,聪明伶俐,但不能吃苦。想到这一点,我不由得忧心如焚。能吃苦,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无论岁月如何变幻,无论人生几多风雨,坚韧的意志足可突破一切,别无它尔。希望我儿子有一天能明白这一点。
我的早熟,导致我很早就适应了社会。我帮父亲由乡政府调到县老干部,并分到了房子。姐姐的工作调动也是我一手办理的,调动父亲时,我才25岁。工作了20年的父亲满怀希望地让我给他办理调动,当时我很有成就感。上苍保佑,由于我的文章当时帮助过不少领导,县委书记、县长、组织部长都很给面子,在调动我父亲的问题上大力支持,没花一分钱就办了这两件事。令我感动的是,当时的教育局长不仅很快办理了我姐姐的调动,而且还赠给了我刚两岁的儿子两套特别好的教育百科丛书,价值1000多元。此情当永远铭记。但愿我儿子不负父望,能够超过他的父亲,就将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刘继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