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2014-11-07 07:01:41)
标签:

瑜伽

江泓

冥想

纯棉系

新浪安徽文化频道

人文安徽之江淮群芳谱

 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安徽电视台资深制片人江泓访谈录

 

她是电视台著名制片人,一手打造的几档节目省内家喻户晓;她是才情万种的女作家,写民国情事,写市井万象,写生活禅想,写心灵鸡汤;她是资深的瑜伽修行者,也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可她的网名一度叫:三脚猫。认为自己实际上无一精专。

 

她坐在咖啡馆的沸闹一隅,低头看书等待我们的到来。黑色的羊毛卷边帽将她的脸与世界都暂时封护了起来,让你看到这情景,颇不忍心走上去唐突介入。恰好她仿佛算准般地,一抬头,相对,灿笑,纤秀的声音热情洋溢:嗨,这边这边。

 

热聊有顷,她打开带来的大大的牛皮纸袋,里面工整放着为我们带来的她的书。书的封面,与她的人一样,素色朝天。

 

2002年,江泓出版第一本书,《月白流苏》,描写市井生息百态;2008年《月光宝盒——我的心情瑜伽》,生活琐思婉啭诉来;2010年《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道尽民国名媛们的苍苍宿命;2012年《步步莲花》,倾述瑜伽的修性之旅。“如果说前两本书都是为了倾吐自己日常堆积的灵感,到了第三本书《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我开始为写作‘手痒’,我对文字上瘾了。尤其对民国女子的故事,充满写作欲。”而她不让写作成为自己繁忙工作的负担,《步步莲花》笃笃定定地写足2年。“是本希望能带给人温暖的书。”江泓喜欢这种写作的状态,并对这种状态诞造出的文字,拥有格外的情怀。

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A:风风火火的生活面貌

 

江泓出生在淮北一个“文武双全”的家庭。父亲喜欢写作,散文、小说、戏剧;母亲在体委工作,特长是篮球。江泓的童年,既享受着父亲诗词歌赋的熏陶,也袭承了母亲柔韧体态的协调。她喜欢文学,喜欢朗诵,还被父母送去学了几年的武术。

 

大学就读合肥工业大学法律系。江泓进入大学如鱼得水,演讲、写作、艺术体操,各类社团参加了遍;在广播站当播音员,自己撰稿、配乐、配音,乐在其中;电视台的主持人大奖赛,获得二等奖……江泓的大学时光风风火火,忙忙碌碌,就是没怎么沉下心念书。可她对应付考试堪称在行,考试前几天研究下借来的同学笔记,总能轻松考到前几名。如此,毕业后,江泓被留校任教。

 

可这份在当时收尽艳羡的工作,江泓只做了一年。她知道自己的情结在他处。大四时在当时的调频台(现为“合肥文艺广播电台”)做兼职记者,她迷恋拿着采访机、在城市里横冲直撞跑采访的奔忙。没经过多少思想挣扎,江泓离开竭力挽留她的校园,考入安徽经济广播电台,成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

 

江泓爱与人打交道,这与“记者”所职不谋而合,于是她干起活来毫无保留,尽其所欲:骆玉笙来合肥,她得到消息,感到与艺术大师的对话机会实属难得,想方设法争取到了专访,彼时她还不到22岁;想做一个“春节后省长们都在忙什么”的专题,抱着大黄页自己查省长们的电话,1天时间采访到7位省长中的6位,该专题获得安徽新闻一等奖,那年她24岁……她与她采访过的很多人,都成为了交往至今的朋友。

 

在电台一待就是7年。经朋友建议,江泓考入安徽电视台,转型成为一名电视人,并一步一脚印:《今晚报道》任记者编辑;在《法眼看天下》期间,考了法学硕士;《田野风》任职主编;07年,考入新开播的公共频道,成为一名制片人。

 

进入公共频道后,江泓着手负责3个节目,《新闻故事会》、《真实事件》、《真情》。几档节目从最初因“非自采节目”而充满创作压力到如今的频道收视王牌,江泓表示从没享受过这份荣誉:“我是干活的命。这几档都属于编辑类节目,创作空间不大,所以一直在不停思考、不停学习其它优秀的节目,来刺激新创意的不断注入。这有难度。”

 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B:侠骨柔肠的炽烈内心

 

江泓对“新闻”的理解充满柔情:“我认为新闻人不该拥有特权感与审视面貌。一些新闻利用被镜头放大的人性瑕疵来试图告诉我们正与误,这不公平。新闻人不要高高在上,因为我们不完全是一个质疑者,不要那么咄咄逼人,像把手术刀似的。”

 

江泓一度被外界认为“做新闻时太过柔情”。

 

转行电视的第一篇稿子,她做了个“动物园救助被枪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鸨”的报道,命名《大鸨之死》。江泓在镜头前,抚摸着奄奄一息的大鸨,眼含热泪地发动观众关注野生动物,这在当时颇起了番争议:记者到底该不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面对质疑,江泓理直气壮:我不是在表演,我是由衷的,新闻需要温度,我没有错。

 

曾有一则轰动一时的关于“连体婴儿分离手术”新闻,江泓决意跟踪了解,索性自己聘了个摄像,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成一部《生命12周》,用镜头一直记录到连体婴儿的不幸离世。片子最后还获得了专业奖项。可她高兴不起来:这是事关生命的叹息,自己躲在镜头后,能做得太少了。

 

多年来,她一直在将这种“柔情”继续并升华,衍变成“媒体人特有的责任感”:李鸿章故居被传将要迁移,她联系文化厅厅长等一系列官员,奔走求止;合肥芜湖路的法梧一度要被砍伐,她急得不断发表文章,呼吁叫停……

 

她把“新闻”,都当成了自己的事儿。

 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C:矫正自我的清灵修行

 

“可是我性格太急,我自己知道。”江泓认为自己太过投入的“社会责任感”与性格有很大关系,急躁的性格让她来不及整理与粉饰自己的第一批情绪,就要迫切地释发给外界了。自感情绪自控能力差,情绪起伏大而极端,为了想加强自我了解,江泓自学了心理学,并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师资格证。“可我不信奉一些心理学家的姿态。”所以江泓不过分迷信心理学,只当增加了一条了解自我与写作的路径。

 

况且心理学与她的一项爱好有些想通:“心理学和瑜伽,都是修心。”十几年前,在健身馆选项目时,看到隔壁的房间在练瑜伽,江泓便由此进入了瑜伽的世界。

 

“十几年来一直在坚持用瑜伽修行身心。虽然为瑜伽专门写了本书,但坦白说我瑜伽练得不算好的,不过瑜伽恰恰又是去除攀比之心的,它是一种自我的校正。”江泓

吝惜瑜伽带给她的分分秒秒的修为:“我小时候练武术,使用的是把自己硬推到极致的蛮力;瑜伽则主张顺势而为。专注自己的身体,并摸索身体的极限,不为难自己。结束之后会有冥想时间,你可以把那段时间当成是对自己的感应。练完后,你会发现身心是打开的,无比舒爽。当深入感受过这些,瑜伽的‘式’,也会自然而然地被运用在生活中。”

 

于是她开始放慢生活的节奏。学习将繁忙的工作理论化,尝试推掉不必要的饭局,更合理地照顾家庭,然后,把每天的时间腾出来一些,用来和自己独处。

 

“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作,一个人练瑜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一个人独处的妙义,因为我们可以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实在太精贵了。”

 

有时江泓也觉得,如果当初留在学校继续做老师也会不错:“历经一段喧忙杂芜的拼搏,才会觉得曾经不愿面对的静态的校园人生,也是一种美与价值。不过每种人生自有每种人生的精彩。”江泓对校园的纠结情愫,在近期得到了一份宽慰,她接受了邀请,即将成为中科大的兼职硕士生导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授科技传播专业。

 

 

新闻与文学,瑜伽与心理学,相互之间联系万缕,又充满反差。江泓认为这与她的双子座有关,精力充沛且复杂多面。比如她的床边、车上和办公室永远放着不同种类的书,因为她认为不同场景有不同心境,不同心境有不同所求。她热爱制造矛盾,并开始用“瑜伽”的“式”解释一切——生活,可不就像一场充满能量与控制的瑜伽么。

 

 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荣誉出品:新浪安徽文化艺术频道

特约撰稿:郭玮

 欢迎微信搜索“chunmianxi "成为纯棉系的一员,或扫描不妨让生活成为一场瑜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