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化 神话
(去年夏天跟可可在蜀峰湾公园)
自打有了可可,眼睛里就总看见小小孩。粉嫩粉嫩的娃娃似乎一下子冒出来很多,就好像怀孕的时候满眼都是孕妇。
说起来,我不是特别缠绵、特别周到的母亲。有朋友说,看你的博客我经常会有一种错觉,感觉你还没有孩子。
不管是我自身的成长体验,还是书面得来的间接理论,都让我不认为一定要一颗心全扑在孩子身上,过分紧张反倒不会有好成效。
不过,我和老公陪孩子的时间确实太少了。内心揣着亏欠,就感觉可可好像特别腻我们。每次,三个人凑在一起疯就特别特别开心。一只小手拖着爸爸,一只小手拖着妈妈,要么飞翔,要么滑行,小脸笑得像花一样。
出去散步也很难让她自己走半步,总是张开小手,“妈妈,抱!”婆婆有个窍门,抱她抱累了,就故意抱紧一点,小孩感到不舒服了,自然就会下来自己走。
可是跟我就不一样,我故意以不舒服的姿势抱着可可,这个小人儿就会紧紧搂着我的脖子,清楚地提要求,“妈妈,抱好!”你还有什么办法?!
有一次实在太累,我就跟她商量,“可可,下来走好不好?”
毫不迟疑,“不下走。”
又走了一段,再商量,“那下来跑,好不好?看谁跑得快?”
依然毫不迟疑。“不下跑."
腰都快断了,忍不住想出一个幺蛾子。“可可,你是下来走,还是下来跑?”
这可是记者行当很不光彩的提问方式,被访者不小心就做二选一了。也就是为妈的多年从业经验,会出此损招。
想得到吗?那个才二十个月的小人,居然更紧的抱着我的脖子,不慌不忙的喃喃作答,“不下走,不下跑。”发音还不清晰,态度却无比坚决。
我心里那个惊叹啊。只能自叹弗如。
一个女朋友在可可十三四个月大的时候,一起玩过一次,这个自称眼睛很毒的姑娘临走前断言说,“你这丫头太厉害了,你以后搞不过她。”呜呼,现在就已经败下阵来。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我故意神化自己的女儿,最靠谱的真相该是,她跟本没听懂我的问句,只是不愿意从我身上下来。我一厢情愿,设想她听懂了问话,根据她的发音做我想要的翻译。
回想一下,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刻意“神化”。在可可十八个月大的时候,姐姐告诉我,她家小孩子这么大,已经会背古诗了。一家子人都在的时候,我就提了一下这件事,婆婆大约觉得自己没教孩子,脸上无光,就大声说,“可可笨蛋,可可不会背诗。”
小人一直在旁边玩,头也没抬。可是当大家都忘记这件事,我张手去抱她,她却扭着身子,不肯让我抱。我诧异之极。怀疑大人的谈话她竟然是懂的。
后来就开始教背诗,一句“春眠不觉晓”,自觉的就跑偏,接上一句,“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有时候哄她睡觉唱这首歌,她已经学会这一句。好几天都是这样搞接力,不正式学。忽然有一天,我说,“春眠——”顿了一下,她嘟着小嘴,“春眠不觉晓”,“处处——”“处处闻啼鸟”------四句就这样出来了,虽然口齿不太清晰,但分明在背诗。那时可可还不到十九个月。
有一搭没一搭的教她,发现学起来出奇得快,两三遍吧就会了。当然只是瞬时记忆,需要为娘每一句都提两个字,但只要提两个字,下面就嘟嘟嘟的顺出来。那么个小人,我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知道自己在“神化”自己的孩子,有点盲目,可是,哪个孩子,在父母眼里不是一个传奇的神话呢?!

一颗牙还没有的100天

两颗牙的夏天

从两颗牙到四颗牙经历了夏天到冬天的变迁

今年夏天,牙齿大部分长出来了,也学会笑不露齿啦
一开心又露馅了,舌头牙齿全露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