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贴《合肥的用词》
(2008-10-06 15:53:52)
标签:
休闲 |
分类: 游记 |
那张报纸发了这篇稿件,我重新贴出来,不知道您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合肥呢?
合肥的用词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定义用词,与住在其中的多数人等同起来。假如你在某个特定地点读出走过街的人心中想些什么,你会发现他们想的大半是同一件事情。大多数人想的是什么——那就是城市的用词。”
这是美国前段时间畅销书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一辈子做女孩》里说到的一段话,她还和朋友探讨了几座城市的用词,比如纽约——实现,洛杉矶——成功,瑞典——循规蹈矩,那不勒斯——打闹,罗马——性,梵蒂冈——权利-------真是有趣的理论,也挺有道理。
那么,合肥,她的专有用词应该是什么呢?我静默着,第一反应就是“平——”,平什么呢?“平实”,在合肥街头你用普通话问路,在合肥商场你用普通话购物,都会得到善意的对待,不会像很多城市,本地方言有着明显的优越感。任何一个外地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很方便地融入这座城市,这不仅仅说合肥本来就是一个本地“土著”较少的融合性城市,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合肥的温和宽厚和包容。
漫步合肥街头,合肥的建筑、门面、街道,很少有出乎意料的东西出现,整个城市不轻巧灵动,也不恢弘大气,更不摩登时尚。可是在我眼里,这座城市却有着麦子和水一般的质地——“平实”。平实极不显眼,可是就像武之大侠者往往都有着平实的外表和平实的底蕴,也许,我们缺的是在平实里怎么多一点腾空而起的轻灵之气,但是平实实在是一个不错的品质。
一个心理学家出过一道心理测试题,说假如你位于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里,你会想什么办法出去?这道题是测试面对困难的态度。据说,一般两大类,飞出去和走出去,飞出去的又分自己长翅膀或者坐飞机、热气球等,走出去的又分凿山开路和爬山翻越等。第一类的人一般都会想逃避困难,或者比较轻便地解决问题,长翅膀的是不愿意借助外力,坐飞机或热气球的人大多还愿意借助、依赖别人。至于走出去的人一般都比较脚踏实地,愿意一个一个逐步来迎面困难,解决困难。其中爬出去和凿路出去的区别他没说,我揣摸,凿山的人更现实一些,执著一些,而爬山的人,在现实性里,是不是多了一点浪漫主义的色彩,可以边走边看风景,享受辛苦解决困难的过程。
我心目中的合肥,如果也能做这道选择题的话,应该会打算翻越高山。他不会很轻巧的腾空飞去,也不会凝眉攥拳头的开山辟路,他会坚定不移地翻山越岭,还会偷空浏览一下眼前的风景,犒劳自己疲惫的身心。
也许是渐入中年,说实话,我接受这样“平实”的感觉,17世纪日本一位大诗人芭蕉作过一首俳句,“当我细细观照时,只见那荠花开放在离墙角边!”合肥就给我这样的感觉,他是一座“平实”的城市,可是在这里依然有低调的、朴实的惊喜,只要你注意,只要你留心。
(这两天心里很沮丧,发现丢失了大量资料。过去的文章,还有一些工作上的稿件资料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丢失了。幸亏网络还帮我保留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