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好的生活

(2008-06-07 15:29:52)
标签:

休闲

分类: 声色笔记

                            更好的生活

 

 

“不着急,不上火。”已经念叨了n遍,很管用,今天可以不去值班,随便我为所欲为、无所事事地打发一天的光阴,这样的奢侈让我在慢条斯理的行动中,老是感觉到心情的急切。

 

在我很具幸福感地整理了衣柜,茫然的目光掠过书橱,指尖抚过今年买的、还没来及打开过的新书,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去逛街了,好像可以再等一等去淘便宜货,也该用大块的时间宠幸宠幸越码越多的书了。

 

读张大春的《聆听父亲》,果真是我喜欢的文字,纯净、透明、毫不做作,还不时有我不知道偏偏又很有趣的信息出现,让我会产生每次看到好书略微刺激起来的小激动。眼里的句子其实还没有完全意会,心里又急于往下读,不喜欢这样急不可耐的感觉。拿《心理月刊》做课间休息来调节。

 

封面女郎是徐静蕾,老徐近来风头甚劲,好像也是这本杂志继蒋雯丽之后的又一个上封面的国内明星,确切的说是女星,这本书女性读者应该占主体,向内探索——女人比男人更主动,也更敏感。不过这位才女里的美女,美女里的才女,“花仙子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玉女”这样的见识很难引起我太大的兴趣。倒是对廖一梅、马俪文的访问,让我眼波流连。

 

“因为我觉得人不是以一个健康的姿态在生活。健康的姿态首先没有禁忌,不会人云亦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现在所有的人都给自己画格子,就是一个四边形,人生变成寻找四个边的过程,通常还不是自己找,是别人画给你,然后说只要在这个框里,就能幸福,就能有好生活。所以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使人最终变得特别狭隘,在这个框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去看,完全封闭的系统,使很多可能的幸福瞬间都失去了,而且使人失去尊严。因为尊严的方式只有一种,比如有钱,获得成功,这是人获得尊严的唯一标准。原本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我在键盘上把这些字敲出来,而不是偷懒的从网上下载,因为“与我心有戚戚焉”,我还欣赏这一句, “把一个杯子做得很好难以满足,只有拥有了无数杯子的人才能满足,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世界。”我才知道廖同学是孟京辉的妻子,看照片,眼睛圆圆的,有点精灵古怪的意思,让我想起奥黛丽.塔图饰演的天使艾米莉。马俪文的侧面照片看上去有点苦像,她就是《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我们俩》的导演兼编剧,今年又导了《我叫刘跃进》,三部戏都没看过,但是都曾经打算看过,我赞同她的创作观点,“电影的喜好其实在找和你志同道合的一些朋友看电影。”所有的创作其实都是在宣泄和寻找。

 

心理学家欧文.亚龙定义过生活的四个终极问题:不可避免的死亡;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需要的自由;还有一点就是,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我们所有的痛苦基本都是源于这四个方面的困扰。也因此,《心理月刊》6月号的关键词是“更好的生活”,廖编剧最初的愿望很打动人,其实也很冲突,“一是能自由的生活;二是能获得我尊敬人的尊敬”;马编剧的很实用,“不着急,不上火”,真是正中我下怀。

 

好像要下雨了,我却并不感到气闷,厨房里排气扇呜呜的响,小吴在做红烧鱼,她手艺不错,我有口福了。T晚有饭局,他在睡了一个悠长而饱满的午觉之后,同意我在他赴饭局之前,先去御花园转转,本来是为全市人民建造的蜀峰湾公园,每次去散步都很少看到同类,闹得好像我家的后花园似的,让我感到受宠若惊,简直有点不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音乐幻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