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药养医”是“输液成瘾”的病根

(2014-08-27 21:10:35)
标签:

时评

“以药养医”是输液成瘾的病根

惠铭生

一面是每年数十万例药品不良反应由输液引起,一面是人均一年要挂8个吊瓶的现实;一面是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非常慎重,一面是国内各医院输液处人满为患的景象……输液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医疗怪相。(新华社 827日)

环问周围的人:你打过吊瓶吗?估计是,下至婴幼儿,上至耄耋老人,未曾打过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不管你是头疼脑热,还是肚子拉稀,只要就诊,基本是输液不商量。所以,在一些医院里,不管是病房还是门诊,输液可谓是巍然壮观。有权威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我国早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输液大国

但科学常识告诉我们:相比口服和肌肉注射,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输液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医学研究表明,输液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可能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再如,输液过程也是充满风险的——“辽宁鞍山4岁女童输液抽搐2小时后死亡“6岁男童输液后死亡柳州第四人民医院1月内发生两起病人输液身亡事件……诸如此类输液死亡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等。

基于各种科学的认知,所以,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输液治感冒,这在美国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这不是说有病不能输液,但科学的用药方法应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输液主要用于病情较重患者的治疗。

透视医生之所以习惯用输液法治病救人,原因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输液治病,见效快,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二是,输液基本已成为医护人员治病的通用做法,谁若不用,他(她)会成为医生中的另类,即便患者也未必接受。三是,即最根本的因素在于:这是一种过度医疗的表现。在以药养医这种医疗体系下,医院、医生只能是卖药为生。给病人开药片子,还是挂吊瓶?医生恐怕是难遏其创收的冲动。尤其是,输液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拉动了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都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

可见,刨根问底,中国成为输液大国,医院和病人“输液成瘾”,病根在于现有的以药养医这种医疗体系,在于医生的过度医疗,以及背后隐藏在药品背后的那条利益链条上。而过度输液,不仅让患者多花冤枉钱,而且也在以身试药、被动地戕害身体。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地方和医院正在用良心向过度输液举起“手术刀”,向门诊对输液说“不”。今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明确规定:“门诊不输液、无感染不输液,可以去投诉,欢迎来理论。”今年81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确定了门、急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共计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包括普通感冒、上呼道感染、小儿腹泻等……我们希望,在加快医改的同时,“自下而上”的改革也应该自发启动,并让“门诊向输液说‘不’”的社会担当呈现“燎原之势”,从而加快过度医疗、“输液成瘾”不当行径的的速朽。

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孙忠实曾称:在所有输液中,至少有一半是没有必要的。这无疑也在提醒公众:治病,要尊重医嘱,但个人也得适当提出合理的质疑。为了自身健康,我们还是不输液就不输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