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从“小步慢跑”的车改中看到进步

(2014-02-26 11:28:54)

应从“小步慢跑”的车改中看到进步

惠铭生

今年初以来,是一些地方公车拍卖的集中处置期,公车处置拍卖收入为公车消费明显减负。然而,调查发现,不少地方的拍卖也暴露出了问题。如有的区县公车淘汰后,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有的虽然走了拍卖程序,但是不对社会公开,有暗箱操作的嫌疑等,有些地方的公车改革,被指变相发放福利,或是应付上级、糊弄群众的作秀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完美的期许。公车该怎么改革?公众的期许或是来个“一刀切”:一定级别以下的(如副部级)配备的公车,一律取缔、拍卖,所有官员如我等草民,上下班挤公交、骑自行车,或者自驾私车——在用车方面,官员与特权彻底绝缘。

这样的期许好不好?当然好!而且还“有镜可鉴”——比如,首尔市将公车数量减少到47辆,其中给行政长官配备的 官车仅有4辆:市长1辆,3位副市长各一辆。东京一辖区3500名公务员配4辆车,连区长都骑车上班……试问,我国的公车改革为啥做不到如此干净利索?!

但是,从1994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至今,公车改革探索已20年,减少公车试点改革,货币化补贴式车改,级别配车资格规定等等,最终的结果,要么是光试不推,要么是受挫、夭折、回潮……总之,车改的路径虽然多多,但殊途同归,成效几乎寥寥。

现如今,新一轮车改高潮迭起,不否认,个别地方在改革中的确出现一些糊弄公众的“作秀”行径,如公车低价“内卖”给官员;拍卖不公开,暗箱操作等,让公众感觉车改不尽人意,甚至产生愤懑情绪。

但我们也得承认,我国有些糟粕的官场文化蒙垢太厚,“官本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既得利益者对公车改革的阻力也不可小觑,如果期许在短暂时间内剪除公车腐败,恐怕不很现实,难度肯定相当大,对此,我们需要正视,不须回避。但是,改总比不改强,哪怕是“小步慢跑”,也总比踯躅不前好。当前公车改革,最要紧的是破题,能够改起来、动起来,并且蔚然成风。

诸如公车拍卖,消息完全公开,照价拍卖,不让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好事。但是,假如价格稍微偏低点,多少让个别官员受益一些,或者适当补发一些车贴,在现在官场生态之下,其实算是一种“次优选择”,也未尝不可,因为改革“最得益”的,当属国家和社会。

最近,有家单位算了一下酝酿公车改革的“一笔账”,颇耐人寻味:该单位有11位副局级领导配备公车,每年花在一辆公车上的费用是14万左右。取消这些领导的公车,假如每人每年补贴约4万元,则每辆公车可节省10万元左右,11辆公车每年节省100多万元。再者,将11辆公车拍卖的钱也价值不菲。权衡这些数字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给取消领导的配车,即便多给他们发点车贴,其改革效果是很划算的,也是相当令人鼓舞的。

也就是说,我们期待公车改革“一步到位”,但基于目前的国情,渐进式的、“小步慢跑”的公车改革,何尝不是一种社会进步?毕竟,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改革是进步、向好的,我们都要欢迎和鼓励。对于车改,也是!今天的车改可能是“小步”的,但“小步”迈的次数多了,完美的车改不久便会呈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