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委书记何敢“坦言”春节收上百万?

(2013-08-13 23:03:00)

县委书记何敢“坦言”春节收上百万?

惠铭生

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腐败”,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其中一位县委书记私下告诉记者:每个春节,近百个县直单位送给他的“孝敬费”总数不低于一两百万元。813日《新京报》)

这位县委书记的自我“曝光”令人瞠目结舌:仅春节一次,近百个县直单位多数会有“孝敬”,富单位一万两万,穷单位三千五千,加上金融、电信等企业,总数不会低于一两百万元。请注意,这仅仅是春节一次,若加上中秋节等节日,这位县委书记每年收取的“孝敬费”,何止一两百万元?

以该县为例,县委书记仅春节一次收上百万“孝敬费”,那么,一干副书记呢?一干县长、副县长呢?各县局局长、副局长呢?还有那些乡镇党委正副书记、正副乡镇长呢?……级别有差别,“孝敬费”亦有不同,但上行下效,一级送一级这是起码的逻辑!

该县委书记仅春节一次能收上百万元,这在全国仅是个例,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若是前者,多言无益;若是后者呢?那像这样的“潜规则”让人错愕,值得反思。其中,最值得拷问的一个“细节”,就是这位县委书记为何敢轻描淡写地对记者坦言春节收上百万元?

一个春节收下级单位“孝敬费”上百万元,这在西方国家,那是震撼选民的“丑闻”,当事官员最起码会鞠躬谢罪、辞职下台。在国内,百姓的理解是:这是腐败,是犯罪。像这样的官员全抓起来,又有何冤枉的呢?

但这位县委书记为何敢“坦言”春节收上百万元?一者,久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他身在官场,年年见惯了或送惯了“孝敬费”,脑子里哪还有法律、党纪政纪和廉耻,所以,坦言春节收礼上百万,人家根本就认为不丢人更不怕人。

二者,这位县委书记或许认为,我收取这些“孝敬费”,花销在职务消费了,并未揣进自己的腰包。是啊!“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是时下的一种官场生态。但是,平白占有下级的“孝敬费”,不符合法理情理,而恰是中央三令五申明令所禁止的。再者,这些“孝敬费”并不入账,官员攥在自己手里,到底是为公还是未私?随意性过大。显然,这种“孝敬费”,助长了腐败,将官场搞的乌烟瘴气,让百姓深恶痛绝。

有些官员大会小会谈反腐,但审视自己,何尝不是腐败分子的一员?多年来,腐败之所以“腐”而不“败”,其中的根由之一,恐怕就是有太多的官员和反腐机关对腐败熟视无睹。当一位县委书记仅一个春节接受县直单位“孝敬”一两百万,且心安理得,像拉家常般向记者吐露,试问,天下还有什么事算是腐败?值得一查?

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高度重视,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但是,一位县委书记一个春节收取上百万元,竟然连“苍蝇”都算不上,更遑论“拍打”了——反腐标准如此宽泛,在反腐机关的眼里,哪里还有腐败分子的踪迹?

反腐,号称“世界性难题”,但对有些国家和地区而言,却是“小事一桩”,诀窍之一在于:对腐败“零容忍”。在中国,有些地市级副职一人配3辆车,一年职务消费几十万、上百万,甚至连请客送礼拉选票,跑官要官都能公款报销……像这种公然的腐败,我们假如不理会、不剪除,听之任之,甚至让其成为“潜规则”大行其道,那么,我们的反腐之路,路在何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