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金“并轨”难行,公务员是最大障碍?

(2013-08-07 22:18:59)

养老金“并轨”难行,公务员是最大障碍?

惠铭生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改革一直踯躅不前。对此,“‘并轨’最大的瓶颈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心待遇会降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一针见血地说。( 87日新华网)

郑秉文的这番“断言”貌似有理,因为现行社保制度对公务员最有利:一者,企业职工缴费拿钱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缴费拿钱多;二者,公务员退休金高。有数据显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中位数为24000元,企业养老保险金的中位数为18000元,两者差距明显。

显然,养老金一旦“并轨”,“受伤”的肯定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有其自身的利益诉求,他们反对甚至阻挠养老金“并轨”,在情理上无可厚非。一项政策的酝酿、出台,原本就是各阶层、各利益方利益诉求博弈的结果,养老金是否“并轨”,公务员这一群体不可能“沉默”。

公务员有诉求,企业职工有诉求,农民也有诉求……所谓博弈,就是在各种利益诉求中寻求“平衡点”,兼顾各方利益。我相信,支持养老金“并轨”的社会群体、人数毫不逊色公务员;其呼声之急、之高也绝不亚于公务员。养老制度,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意,则是左右政策规定的“发动机”和“方向盘”。所以,论力量、论公平,论民心向背,公务员都不应该成为养老金“并轨”的最大障碍。

或许有人说,公务员群体是既得利益者,是政策的制定者、决策者,养老金是否“并轨”,权力圈之外的其他社会群体的“话语权”式微,所以,公权部门在制度设计和决策时,往往难以割舍自身现有的利益,对养老金“并轨”人为阻挠。

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事业单位进行了养老制度的改革,但被改革群体抵触情绪很强烈,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20082月,国务院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5年过去了,试点有“点”无“试”,纹丝不动——养老金“并轨”遇到了一堵墙,改革寸步难行。

其实,养老金“并轨”难行,公务员担心待遇低而成最大障碍只是假象——真正阻挠改革的,不过是那些掌控决策权的部门和握有重权的极个别公务员而已。在改革时,他们难以跳出自身利益的窠臼,所以,在民意征求中,会刻意盲听、罔顾更多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诉求。公务员担心待遇会降低,只不过是某些人以此作为阻挠改革的“挡箭牌”而已。否则,其他利益群体的声音咋不去顾及?

但是,历史的车轮是不可扭转的,养老金“并轨”是大多数人的诉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彰显,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养老金“并轨”方向明确。

方向明确,但时间表在哪?改革的路径在哪?这也是公众所担忧的。若要僭越特定群体权力的羁绊,若要让养老金改革踩着“平衡点”前行,考虑中国的“国情”,我认为基本的路径有三个:一是将养老金“并轨”改革权交给全国人大,由人大决定改革思路和方向;二是,由中立的社会第三方制定可行性方案,最终由人大票决。三是,“并轨”改革要有“最顶层设计”……唯有这样的改革路径,才能抛开利益攸关人的权力羁绊,才会有时间表,才会有前景和希望。

改革,哪项改革没有难度?养老金“并轨”概莫能外。最近有评论说得好:养老并轨改革关系社会公平,再难也得往前推。所幸有关方面最近指出,养老并轨正在进行顶层设计,何时“并轨”?我们愿意善意期待,只是时间别太长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