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汗味民工”下车:观念因歧视而“发馊”
(2012-07-04 00:04:38)
标签:
杂谈 |
赶“汗味民工”下车:观念因歧视而“发馊”
惠铭生
7月1日下午,省城济南45路公交车上一男青年因嫌上车的农民工身上有味儿,要赶农民工下车,被驾驶员和其他乘客严词拒绝,事后竟扬言要投诉驾驶员。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的乘客对于那名青年的做法感到愤怒,而驾驶员更是直言:“就算被处理,我也不后悔。”(7月2日《山东商报》)
因为4为民工有汗味、行李多,济南一男青年不仅恶声恶语责备民工“汗味熏死人”,将人家行李踢下车,而且还怒斥公交司机为何让民工上车……这一幕,很丑陋,堪称文明城市里一道伤疤;这一“恶行”让人愤懑,无法容忍。
公交车原本姓“公”,凡是乘客,身份一律平等,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哪怕是脏兮兮的乞丐,还是浑身汗味的民工,他们都有乘车的权利,谁也无权剥夺他们乘公交的权利。
民工为啥脏、有汗味?就是因为他们在城市里干着最脏、最累、最苦的活计;就是因为城市人没有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就是因为没有让他们分享城市发展的“红利”。恰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一身脏”和流下的“臭汗”,才换来了高楼大厦,整洁优美的环境、宽敞的马路、市民舒适的生活……但是,城市回报他们的是什么呢?除了微薄的“血汗钱”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他们既没有得到城市人充分的尊重,也不能享有“市民待遇”,即在子女入学、养老福利等方面与市民“同权”。对此,面对“汗味民工”,城市人不应该歧视他们,而应该心怀感恩之情,理解和宽容他们。
比如,一些民工工作居住条件是恶劣的,除了简陋的工棚、拥挤的小房间之外,一般很少有洗澡的场所;一些民工的劳动是超负荷、超时间的,或是环境是糟糕、恶劣的,一天下来,哪个民工不是灰土灰脸,一身臭汗?一些民工的工资是低微的,为了养家糊口,赡养老人,给孩子交学费,哪舍得花钱去地摊上买件换洗的衣服?对此,应该说,城市对民工是愧疚的,哪个城市人有资格、有脸面去歧视民工,甚至他们乘公交的权利都要剥夺?
在当今社会,歧视民工的人是极个别的,“主流”还是好的。当那位嚣张、暴戾的青年要赶农民工下车时,得到的不是异口同声的“附和”,而是被驾驶员和其他乘客严词拒绝;当青年扬言要投诉驾驶员时,司机师傅刘晓直言,“就算被处理,我也不后悔。”其他乘客也都对司机说:“没事,我们给你作证。面对民工对仗义的司机和乘客说“谢谢”的时候,有的乘客感到“刺痛”,自认为只是说了句“份内的公道话”。有一位市民说的更为中肯:“没有农民工干脏活累活,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该说谢谢的是我们”——每一个温情的“镜头”、每一句感人的话,都诠释着人间的真爱,温暖和呵护着那几位民工的心灵。毕竟,在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事物多。
有人说的好,民工身体上“有味”,洗洗便能去掉;但是,极个别歧视民工的思想观念上“有味”,则更该“洗洗”了。
善待农民工,就是善待一座城市,善待我们自己。一座城市的美好,离不开农民工的参与;而维系市民与民工的和谐相处,也离不开市民的尊重,只有相互尊重,彼此付出,城市才能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