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鱼儿都“女性化”了,人呢?
但愿“喝水致‘不孕不育’”只是一个“传说”
惠铭生
5月17日,微博认证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保专家董良杰”的网友发了一条微博:“中国是避孕药消费第一大国,不仅人吃,且发明了水产养殖等新用途。避孕药环境污染可导致野生动物不育。它们作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处理技术去不掉;人体积累,后果难料。”(5月18日人民网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自来水水质合格率仅50%”的消息,让公众对饮水安全生忧。尽管有回应称,据2011年最新抽样调查,饮水达标率为83%,可难解民忧。
然而,更让公众始料不及的是,喝水不仅可能有害身体健康,而且还可能会让我们“断子绝孙”。这话虽然唬人,但绝不能等闲视之。因为网传中国自来水中含“避孕药”,可导致人的不孕不育。
我国自来水是否含“避孕药”?是否会导致人的不孕不育?一些专家语焉不详,而更多的消息却不得不让我们警惕万分,比如,有专家表示,我国目前的水质“体检”不包含雌激素监测;供水部门的表达是:雌激素干扰物目前他们没法检测……这些观点起码说明——我国自来水含“避孕药”,且会导致人的不孕不育,虽然缺乏确凿证据,但也不排除“是”的可能。
半信半疑之余,河海大学一位环境学博士的一声“表示”,颇值得我们警惕和注意——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验证明,水中的雌激素让鱼儿都“女性化”了。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连鱼儿都“女性化”了,那么人呢?结论恐怕不言而喻。
无论出现何种在饮食方面的公共安全事件,个别地方的官方和专家都习惯“粉饰”一番,拿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观点忽悠观众,制造所谓的社会和谐。这次也是,针对公众对自来水含“避孕药”这个尖锐、敏感的话题,回应依旧像是打“太极拳”,让公众无法清洗判断。比如,说“没有证据证明环境中的雌激素会导致不孕不育”;“避孕药是否对人有伤害,要看含量有多少。”等等。
5月17日,环保部、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3年内全达标。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同时也让人担忧——达标,仅仅是按照现有的水质“国标”,但是符合“国标”也未必证明饮用水安全,比如,目前我国的水处理,以及水质“体检”常规项目中,就不含雌激素监测(如避孕药)等。也就是说,按照现有国家标准,未来的“水安全”也是不可信的,比如它可能会导致人的不孕不育等。
饮用水到底含不含有“避孕药”?喝了后会不会导致人的不孕不育?这些问题虽然敏感,但必须正视和回答,而不应该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对公众进行骗和瞒;或者麻木不仁,冷漠待之。原因只有一个:这事关亡国灭种。假如我们的水源富含“避孕药”,且会致人不孕不育,后果可怕!
虽然我们善良地期盼“喝水致‘不孕不育’”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我们还是渴望专家能以人类的名义说“真话”;而相关政府部门更应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对中华民族负责的态度,一是要加大科学公关,查实我国的饮用水是否含有“避孕药”,并评估其危害性;二是要着手修订饮用水标准,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将“环境雌激素”纳入水质常规检查;三是教育广大养殖户科学养殖,严厉打击避孕药喂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