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白鸽副会长,请别给郭美美“泼脏水”
(2011-11-16 20:53:07)
标签:
杂谈 |
赵白鸽副会长,请别给郭美美“泼脏水”
惠铭生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接受专访时表示,郭美美事件3天把107年历史的红十字会“打得稀里哗啦的”。赵白鸽称红会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人道组织,她表示“社会捐赠做都不好,所以遭到了挑战。”(11月15日新华社)
有些网络在转载这则新闻时,所用的标题是:郭美美(事件)三天毁掉红会百年。这个观点当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在媒体访谈中,表达出来的观点。为什么呢?这或许恰是赵副会长纠结和不解的地方。
但对于观众而言,赵副会长的这个观点让“全球人”都笑了!人能吹破气球,但吹不破铁球;“豆腐渣”工程稍微遇到坏天气,就会原形毕露或崩塌,而质量好的工程,任凭风吹雨打,都会岿然不动。同理,假如百年红会不是“老朽”,抑或不是“败絮其中”,怎么会被一个柔弱女子的一声“戏言”,“打得稀里哗啦”?
其实,百年红会之所以不堪“郭美美”三天一击,根在多年来红会诟病太多,早就濒临信任危机的边缘。比如,官办慈善体制下,中国红十字会系统内部规范不足、管理不善问题屡见不鲜。一方面,红会长期流行信息保密原则,特别是商业运作信息不透明,公众对于善款的去向和用途完全了解。民政部下属机构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称,在经历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多次捐赠井喷后,约有75%的慈善组织“完全不披露或仅少量披露信息”,巨款流向不明。另一方面,红会丑闻常见。如江西九江红会向小学捐赠报废电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红会)4年间向全国百家治疗癌症的医院提供的100台医疗器械超声刀,每台报价500万,实际价值仅12万元等。红会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让百年红会蒙尘,日趋失去公信力。
有人认为,郭美美是一颗“炸弹”,炸毁了中国红十字会的红色外表,使其官办的,商业化的,不透明的中国式慈善公益机构的难看内瓤显现出来。但是我认为,郭美美不是“炸弹”,因为红十字会机构内部管理问题早已存在,且发酵膨胀,“爆炸”只是早晚之事。而郭美美就像一个喜欢玩耍的邻家女孩,无意中点燃了屡被公众诟病已久的慈善这颗“炸弹”引信而已。所以,百年红会形象的崩塌,岂能迁怒、归罪郭美美?
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感谢郭美美。试想,若没有郭美美的“网曝”,哪能挑破红十字会以及慈善事业管理中的诸多脓包?何来整个社会对红会的深层次反思?那么,“郭美美事件”是功是过呢?其实,赵副会长用一个“细节”回答了这个问题——在11月5日召开的一次企业家论坛上,她作了“慈善革命:都是‘郭美美’惹的祸?”的主题演讲。既然是“郭美美”引发慈善革命,这何尝不是好事?且自认为,慈善事业既然藏污纳垢,修修补补,还不如揭开盖子,大破大立,重构秩序,重树公信力。郎咸平在一次采访中称:郭美美是中国未来慈善改革最大推手,这话,我信!所以,赵副会长声称“郭美美”毁掉了百年红会,观点荒谬,是给郭美美泼脏水。
其实,时下的红会最需要的,不是谴责与怪罪,而是反躬自省,多从自身查缺补漏,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法律,重树红会公信,比如,搭建捐赠信息发布平台,及早出台《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法规等。
刊发11月16日《沈阳晚报》、《合肥晚报》等

加载中…